蔡崇信表示,开放是希望让大家开发AI、使用AI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帮助各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把AI转化为生产力。
换句话说,在大模型时代,阿里云要做的不是端到端的超级应用,而是回归公有云,扮演“水电煤”的角色,做AI 时代的基础设施。
8年前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他当时说,阿里云的整个思想,就是把阿里巴巴积累的数据、计算能力以及云的一切,分享给无数追梦者、无数创业者,能够让他们梦想成真。
那时,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阿里云已是国内最大的云计算平台,重塑了开发者获取计算资源的方式。
但他们有更大的野心:向金融、生命科学、新能源等更多领域拓展,成为更多领域创新、提效的基础设施。
图注:2015年,阿里云首次启动大规模广告,新的品牌广告在各大机场上线。
彼时,阿里巴巴刚在美国上市不久,它不想局限于做一家电商平台,其业务版图逐渐拓宽至文娱、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阿里云的财务数据在2015年首次出现在阿里的财报中。在资本市场,阿里云一度代表的是阿里巴巴第二增长曲线。
今年的云栖大会有点“梦回2015”的意思,阿里云不仅再提开放,就连大会主题都用了2015年的同款——“计算,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当然,阿里云也期待通过开放和生态,在AI时代再造高增长。
就在马云振臂高呼,宣布“分享阿里云的一切”之后,阿里云持续吃到了“开放”带来的红利——营收连续12个季度翻倍增长;长期以近50%的份额在国内公有云市场排第一。
去年11月,AI开源社区魔搭ModelScope正式上线。目前,这里已聚集2300多款AI模型,吸引了280万名AI开发者,AI模型下载量突破1亿,是中国规模最大、开发者最活跃的AI社区。模型丰富、开源免费,中文为主都是其显著特色。
其四,在大模型应用开发工具方面,在今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一站式应用开发平台——“百炼”。它可帮助企业客户快速结合自身数据集,基于通用模型训练出专属模型并开发应用。
周靖人强调,阿里云全栈云计算体系是要为不同类型的开发者和客户提供支持。而阿里云通义大模型不是为了做一个端到端的超级应用,而是向行业展示和开放能力;阿里云所有的模型都欢迎被集成。
云厂商的第三波“大势”
2011年,在阿里云首届开发者大会上,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阿里云总裁的王坚曾断言: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形成”蝴蝶效应”带给人们生活巨大的变革。
“云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蝴蝶效应,我认为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显露出来,这可能是今后五到十年需要努力的东西。”王坚说。
今天回头看,云计算的发展实践证实了王坚的预判。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王坚再次发出了对云计算的预判——云计算与GPT的结合,就像当年电与电动机的关系,将开启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
按照他的划分,从1991年万维网的出现到2003年云计算第一次提供服务,是云计算的第一次浪潮。而非云原生的“传统企业”开始使用云计算是第二次浪潮,标志性事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云计算首次承载了赛事的核心系统。
1834年,随着第一台实用电动机诞生,电动机逐渐进入实用化阶段,从此拉开了电力革命的序幕。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颠覆性变化。
在王坚看来,大模型的出现不是科学研究工具的革命,而是一场会让科研发生一次革命的工具。他说,相信未来云计算将像电那样,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存在,具有非常久远的生命力。
美国著名投资机构A16Z也曾在题为《生成式AI平台,谁主沉浮?》的文章中提到云计算在生成式AI产业链中的角色。
文章提到,生成式AI的技术栈自上而下可包括三个层级——应用层、模型层、基础设施。无论是应用层还是模型层,最终的需求都导向了基础设施——每秒浮点运算(FLOPS)都是生成式AI的命脉。
也因此,文章称,生成式AI市场里大量的资金最终流向了基础设施公司,他们主要是云厂商和硬件制造商。A16Z推测,生成式AI总营收的10%-20%将流向云厂商。
微软是Open AI早期投资者,持股49%的最大股东,也是Open AI爆火后的最大受益者。以微软最新财报(自然年2023年Q3)为例,微软智能云业务逆势增长,营收同比增长19.4%;其中拳头产品Azure营收增长提速到29%。微软云业务的表现优于亚马逊的AWS和谷歌云;微软管理层将云业务的逆势增长归功于AI。
图注:微软财报中,2024财年Q1对应自然年2023年Q3,以此类推。
在国内,大模型落地和商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作为基础设施供应商,阿里云还在打造生态的阶段,赚钱还不是最重要的事,也还需要时间。
不过,近日有消息称,由于GPU芯片供给受限,国内一些云厂商开始惜售AI算力。
分析认为,租赁需求见涨,拥卡为王,芯片禁令对于有卡的算力提供方来说,是挑战也是红利。
也许这会加速国内云厂商在模型时代的商业化进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