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辛旭 孙桐桐 段思瑶 李星 董天意 裴健如 每经实习记者:苗诗雨 每经编辑:孙磊,裴健如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走出了“先抑后扬”的曲线,也见证了诸多的不平凡。
这一年,史无前例的车市“价格战”成为贯穿全年的关键词,让“卷”成为行业共识,为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挤压着车企的利润空间,加速了“吹尽狂沙”的淘汰赛进程。
这一年,得益于越来越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车企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出口量持续突破,有望首次成为全球年度最大汽车出口国。
这一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变革中成为创新应用的引领者,电动智能车的快速发展,在促使跨国车企加速转型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多审视,面临着新挑战。
值此新旧交替之时,《每日经济新闻》梳理了2023年以来中国车市发生的重大事件,遴选出2023汽车行业十大新闻,力图回顾不平凡的征途,探寻新的趋势与变化。
NO. 1
中国有望成全球年度最大汽车出口国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累计为476.2万辆,同比增长59.8%。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单一国家年度出口规模新高。这意味着,虽然2023年尚未结束,但是中国几乎可以确认将在2023年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年度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乘联会方面也指出,新能源汽车出口暴增,带动了中国汽车出口快速成长,出口数量和平均价格均有强势表现,预计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将实现520万辆规模,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NO. 2
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创历史新高
作为疫情之后第一个大型国际车展,2023上海车展令整个汽车行业振奋不已。车展期间,包括宝马、奥迪、梅赛德斯-奔驰、日产、大众等多名跨国车企全球董事会主席和全球CEO均到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更是因为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势崛起,备受全球瞩目。
近年来,凭借前瞻布局投入和快速响应能力,中国车企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在智能电动的全球浪潮中取得“先手”。2023上海车展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汽车产业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从追随者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创新的引领者,中国方案正成为世界方案。
NO. 5
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
2023年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于2026年推向市场。随后,奥迪也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共同研发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未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事实上,除了上述两项合作外,2023年跨国车企纷纷与国内车企展开合作,比如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创建了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沃尔沃也与吉利共同成立了极星汽车……种种迹象表明,过去40年国内以合资公司为主导的车市格局正在快速瓦解,随着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行业正在加速跑向“后合资时代”。
NO. 8
华为设新合资公司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到了60.1%,同比增长6.4个百分点,这也是自主品牌市占率首次突破60%。
目前,自主品牌头部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奇瑞、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中国汽车品牌已开始全面崛起,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历史性时刻正在到来。
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出口的快速上量是自主品牌市占率攀升的重要因素。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2.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9%。在海外出口量的月度排名中,有多个自主品牌车企进入前十。
NO. 10
新势力淘汰赛加剧
从年初蔓延至年末的车市“价格战”,令不少造车新势力进入到残酷的淘汰赛中。
2023年2月以来,威马汽车不断被曝出拖欠工资、股权冻结、办公室“人去楼空”等消息。直至2023年9月,威马汽车宣布与开心汽车签署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这也被视为威马汽车有意“借壳”开心汽车实现美股上市。不过,目前双方合作还未有进一步的消息释出。
此外,爱驰汽车和天际汽车也都在2023年传出了停工停产、经营不善的消息。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曾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大胆预言,当前市场竞争复杂且激烈,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预计90%以上的造车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汽车行业十大新闻专家点评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202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复苏的一年,也是我国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出口大国的第一年,预计2023年国内汽车出口将突破520万辆。
作为《每日经济新闻》专家团评选出的2023汽车行业十大新闻的榜首,汽车出口量的快速攀升,超越了所有人预期,对我国汽车品牌产品力的提升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绝非偶然,是我们自身已经达到了一定积累高度的必然。过去三年疫情危中有机,中国汽车紧抓在艰难环境下的机遇,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产品力,才获得在世界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在国内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持续出台的政策的强力支持下,获得了高速发展。2023年6月出台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不仅将对未来四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对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更是一个未来政策的引导。
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市场增长态势,从技术、产品力等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以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全面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车制造、品牌建设以及整个产业链打造等全方位的布局,已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为此,多位跨国车企“掌门人”不远万里齐聚2023上海车展,并表示他们将用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赋能品牌全球电动化。这是中国汽车电动化转型成功的重要表现。
相信,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产品力及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未来其在国际市场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出口带来的增量,中国自主品牌呈现了强势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过去整体市场份额极低的状态,提升至了50%以上,并在近几个月的单月市场份额逼近60%。这足以说明,中国自主品牌在中国车市发展过程中已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同时展现出了新能源汽车未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不过,在中国整体汽车高速发展的2023年,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价格战”从年头蔓延至年尾,车企利润压力逐步加大。2023年前8个月,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仅有4.9%,创近几年新低,且相对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5%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这体现出了中国车企目前在向电动化转型的情况下,面临利润剧烈下滑的被动情况。
不过,我相信,经过震荡期之后,中国汽车企业只要调整得相对比较顺利,未来在新能源发展的新规模下,必然会有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纪雪洪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每日经济新闻》评选的十大新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都是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反映了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通过十大新闻可以很好地回顾和凝练2023年的汽车行业特征。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的发展阶段,随着传统汽车企业加快转型推出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面临越来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所以出现“新势力淘汰赛加剧”的现象,包括威马、拜腾、天际等一批造车新势力由于产品竞争力弱,造血能力不足陷入困局。
从未来几年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包括造车新势力、合资企业和传统自主品牌的一大批企业都存在掉队和被市场淘汰的可能。相应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经得起大浪淘沙考验的企业将成为新的领军企业,并会涌现出世界级的汽车公司。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势,首先从原材料供给层面可以看到,“碳酸锂价格断崖下行,动力电池行业正经历‘内卷’洗牌”。实际上,近两年碳酸锂价格大起大落,一方面反映出碳酸锂的市场供求失调,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业链主体协同发展的重要性。2023年以来,锂矿产能得到快速释放,同时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增长低于预期,供需变化导致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碳酸锂价格的下滑,客观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从未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会强化信息共享和供需协调,碳酸锂价格会逐步趋于平稳。
作为新能源汽车展现替代效应的另一关键抓手,智能化正成为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重点。在此背景下,华为近期将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业务独立,并与长安汽车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华为还计划邀请其智选伙伴和更多汽车公司共同加入,实现一起“造好车”。华为此举希望能够消除车企对“丢失灵魂”的担忧,更加顺利且高效地推进车BU(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的业务。当前,汽车智能化正在成为消费者选车的重要考虑因素,预计会有更多汽车企业加入到新公司,这也将对未来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除此之外,“大众牵手小鹏,奥迪与上汽深化合作,后合资时代开启”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中外合资合作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与汽车工业体系的构建,合资合作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汽车企业学习和掌握了先进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产业与新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开放融合,中国车企换道超车,形成了先发优势。跨国车企面临“大象难以转身”的难题,开始反向追求中国车企,学习利用中国车企的创新技术,合资合作进入了新的2.0时代。
但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受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布局所面临的挑战。欧盟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贸易保护行为,因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结束补贴,而同期欧洲各国仍在开展电动汽车补贴,发起这一调查既不符合标准,也缺乏可靠依据。欧盟的这种行为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利于中欧经贸关系的正常往来,也对中欧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政府正在关注欧盟经贸政策和相关动向,中国车企也会积极准备应对维护自身权益。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