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美国的汽车和中国进行同级别,同性价比车辆对比的情况下,质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逆转。
四年前,美国是全球汽车市场的洼地,想要购买便宜的汽车,当然是要去美国,美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中心,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所以卖出来的车也非常便宜。两万以内的车虽然美国比中国的性价比高不到哪里去,但是配置,动力,安全性都要高出来半个级别,从某种角度上说,买了不算亏吧。甚至部分车型美国版本的在不改变配置的情况下还要比国产版本的便宜10%左右。
如果在那个时候有人会说三年后,中国汽车会在国际市场上把美国汽车杀他个体无完肤。恐怕所有人都得笑着问他,是否没有睡醒?
但是从去年开始,情况就逆转了,中国变成了全球汽车市场的洼地,过去那些大品牌的外国汽车,现在直接被中国汽车给卷哭了。
其中卷得最厉害的两个地方,分别是价格以及智能化水平。
先说价格,中国方面为新能源汽车开了一系列政策绿灯。鼓励人们购买新能源。购买新能源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系列的优惠补助。更重要的是,牌照也不用摇号。甚至不仅仅是私家车,在一些地方就连出租车使用新能源都能得到一定的补助。我们以天津为例子。天津出租车如果使用的是新能源,那么允许你以13块钱作为起步价。而且每公里的费用也可以比其他的车辆要高。
但你要是用油车,就只允许以11块钱作为起步价,每公里两块二,有物价局盯着。
想要享受这些优惠自然要购买新能源汽车,而现在全世界最先进且最便宜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中国的,特斯拉好,但是安全性没有保障且溢价太高,在中产阶级市场这个购车主力军里面,特斯拉难以形成优势。
其次就是智能化水平,这个是中国汽车最为强悍的一点,如果大家经常出门坐车可以发现,现在的汽车都具备完善的智能化设备,包括辅助导航,辅助停车,倒车辅助,超速拍照提醒,高危线路段提醒等等。
这些智能辅助功能让开车变得非常简单,当然,也有那些怀旧党认为这些功能剥夺了开车的乐趣。就跟自动挡剥夺了手动挡开车的乐趣一样。但是你不能否认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汽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相对于所谓的驾驶乐趣,人们更希望的是可以轻松地开车。能少罚款就少罚款,能少出事故就少出事故。跟安全和省钱省心相比,那点微不足道的乐趣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欧洲那些老牌车企用一个字形容就是拧。他们总觉得这些新功能不可靠,人们不会信任,已经成熟的技术是最好的。所以错过了对汽车进行智能化升级的改革。
当然,这也不是汽车企业自己的问题,任何一个老牌企业都面临过同样的事情。比如被数码相机卷死的柯达。被智能手机卷到半死不活的诺基亚,摩托罗拉。
事实证明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如果你不迎头赶上,对技术进行更新,那么第一个被淘汰的,就是那些不思进取的成熟企业。这就是现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汽车本身质量确实不错,但问题是市场竞争太激烈。卷不过,就只能等着淘汰。
想当年外国企业的车子都是品牌溢价的。外资的车就是比合资的贵,合资的车就是比国内的贵。
宝马,奔驰,奥迪最贵,其次是大众,别克,最后是丰田,本田,日产。至于国产车,市场上那都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溢价经验已经完全不好用了,所谓的合资,变成了杂牌的代名词。就以大众为例,大众还算是当今的合资车企里面,还算是比较用心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但是百年造车经验的技术优势完全没有作用。全中国的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定型了,大众的ID.4卖得不温不火,至于ID.3更是只有大众的员工还在买。今年年初,大众一咬牙一跺脚,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给车子降价。这时销量才算起来。
然而这就掉入了一开始和中国的国产新能源车卷价格的路子里了。
中国的新能源车有政策支持,卷价格你肯定不是对方的对手。毕竟同等价格下,你的技术和比亚迪这样的车企相比又不太是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怎么办呢?
至于那些欧洲老牌车企,宝马也算是最早认清现实的一批,一开始他们打算让ix3仗着自己宝马的名字溢价50万。结果没过多久就降低到了7万。这才让自己勉强在中国活了下来。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品牌车靠一个名字在中国收割的好日子。管你是宝马奔驰还是本田大众,想在中国汽车市场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自己过去的架子。老老实实和中国车企卷技术,卷服务,卷价格。
大众宝马还算是脑子转过弯来的,至于更多的车企,直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时代已经变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