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蒋宝尚
编辑 | 丛末
据openAI官方博客报道,其于昨日发布了一个文本生成的API,通过这个API用户可以尝试任何形式的文本生成类的英语任务,包括但不限语义搜索,摘要,情感分析,内容生成,翻译等等。
据说,该API已经集成了GPT-3系列自然语言理解模型,这无疑在“宣布”GPT-3不会像GPT-2那样公布代码。毕竟,在博客中OpenAI称该API除了能构建积极的AI应用之外,还肩负这盈利的目的:)
openAI?,更像是“打开你的钱包(open your wallets)”~~~后面跟帖的网友补充到:不光如此,他们还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判断什么是技术滥用、什么是适当使用~
该API的重点是测试和评估。OpenAI希望人们找到使用此API的新方法,好让他们更容易发现Bug。
OpenAI的名气很大,相对于其他许多通用的机器学习 API,其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
2
试图兼顾理想和金钱的OpenAI今年二月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篇调查文章称:竞争和资金的压力正在侵蚀OpenAI的“理想主义”。
而此次发布商业产品,也正是印证了当时的那篇文章,虽然官方博客中的问答环节,再次强调了“让所有人都从AI中受益”这一主题,但也隐晦表达了“我们现在确实缺钱”。
据OpenAI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从2012年至2018年,最大规模的AI训练所需要的算力已经增长了30万倍(到2020年的今天,这数字应该已经翻了更多倍),平均每3.5个月便翻一番。
正是基于对算力的渴求,在去年7月份,OpenAI接受了微软10亿元的投资,微软成为OpenAI的独家云供应商,同时 OpenAI 也会和微软合作开发 Azure AI 超级计算技术,并授权微软使用其部分技术进行商业化。
这一举措,当时也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人们担心OpenAI将会受到微软的影响,屈服于财政压力和其他因素,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保持开放、平等传播的姿态。
事实上,这种担心不无佐证,在去年3月份,OpenAI便已经进行了一轮重组,成立了名为“OpenAI LP”的子公司,目的便是为了更好地筹集资金,吸引人才,从而能够与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在AI领域进行竞争。
人工智能研发不仅需要的巨大算力,也需要庞大的资金。筹钱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展示自己的潜在价值以及赚钱能力,从而获得融资。而此集成GPT-3的通用API的商业发布,也正说明了在文本生成领域,OpenAI已经有了赚钱的想法和门路。
在问题“为什么OpenAI选择发布API而不是开源模型”,OpenAI给出的三个原因中的第一个就是“技术商业化有助于正在进行的AI研究,还可以为安全和政策努力进行买单”。
第二个原因,OpenAI提到:“API的许多基础模型非常庞大,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开发和部署,并且运行起来非常昂贵。除了大公司以外的任何人都很难从基础技术中受益。该API能够使功能强大的AI系统更易于小公司访问。而第三个原因是:API能够比开源模型更加容易应对技术滥用。
或许,商业化的OpenAI在想赚钱的同时,还在极力保护着其当初的“理想主义”。
招 聘
AI 科技评论希望能够招聘 科技编辑/记者 一名
办公地点:北京/深圳
职务:以参与学术顶会报道、人物专访为主
工作内容:
1、参加各种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并做会议内容报道;
2、采访人工智能领域学者或研发人员;
3、关注学术领域热点事件,并及时跟踪报道。
要求:
1、热爱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内容,擅长与学者或企业工程人员打交道;
2、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所了解者更佳;
3、英语能力强(工作内容涉及大量英文资料);
4、学习能力强,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感兴趣者,可将简历发送到邮箱:cenfeng@leiphone.com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1 企业收录2983 印章生成238416 电子证书1058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