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AI)人工智能 > 当 ChatGPT 热度不再,下一个 AI 寒冬会来到吗?
当 ChatGPT 热度不再,下一个 AI 寒冬会来到吗?
来源:CSDN
2023-04-16 10:19:19
552
管理

ChatGPT 的出现,显然掀起了 AI 发展的新一轮热

潮,但人们是否设想过:未来狂欢散场,是否意味着下一个 AI 寒冬即将到来?

原文链

接:https://www.erichgrunewald.com/posts/the-prospect-of-an-ai-winter/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 | Erich Grunewald

译者 | 弯月 责编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最近,William Eden在推特上发表了一篇长文(https://twitter.com/WilliamAEden/status/1630690003830599680),解释了为何他不担心先进 AI 带来的风险,还提到了 AI 的又一个寒冬即将来临:

▶ AI 系统没有那么好。目前的 AI 系统还太不可靠,且很难理解。实现三个 9 或四个 9 的可靠性,与仅实现一两个 9 的难度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问世十多年了,虽然低可靠性的系统也可以凑合用,但大部分价值都无法实现。(注:系统的高可靠性里有个衡量其可靠性的标准——X 个 9,表示在系统 1 年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系统可以正常使用时间与总时间(1 年)之比。)

▶ AI 不会变得更好。有些人认为,我们可以将当前架构扩展到 AGI,但是 Eden 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摩尔定律的效果“越来越弱”,性价比不再呈指数级下降,我们很可能无法在全球内获得“再高两个数量级”的计算水平,而且两个数量级的提升也无法让我们实现 TAI:“如果不会出现一些重大变化(新架构、新范式),一切看似已成定局。”此外,半导体供应链集中且脆弱,如今的局面有可能发生变化。

▶ AI 产品的利润没有那么高。AI 系统似乎很适合“自动化、低成本、低风险却很重要的工作”,但这远达不到我们的期望。一些应用程序(例如网络搜索)的利润率非常低,而大型机器学习模型的推理成本会让他们望而止步。

免责声明:我的日常工作是研究 AI 管治,所以如果再次出现 AI 寒冬,我基本会失业。但我认为,AI 寒冬固然不好,但 AI 所带来的某些风险更令我们不寒而栗。

前几次的 AI 寒冬

其实,我们已经经历过很多次 AI 寒冬了。

第一次 AI 寒冬发生于 1974~1980 年间,是由 Lighthill 报告引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I 研究人员未能实现他们的宏伟目标。1965 年,Herbert Simon 预测道,AI 将在 20 年内完成所有人类的工作,Marvin Minsky 也于 1967 年写道:“在一代人之内……创建 AI 的问题就能得到实质性解决。”关于 Frank Rosenblatt 的感知机项目,纽约时报报道称:“(它)就像一个电子计算机的胚胎,能走路、能说话、能看得见东西、能写作、能复制自己,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据预测,未来的感知机能够识别人,并喊出他们的名字,还能将一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语音和文本”(Olazaran 1996)。然而,最终这些感知机远远达不到人类的智能水平,甚至未能实现机器翻译。

第二次 AI 寒冬发生于 1987~1993 年间,究其原因也是未能达到预期。那是一个专家系统与联结主义(指 AI 领域中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的时代。但专家系统无法扩展,神经网络学习缓慢、准确性低且无法泛化。那个时代 1 美元买不到 1x109 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我估计 LISP 机器的性价比都要比神经网络高 6~7 个数量级。

维基百科列出了这些寒冬背后的许多因素,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每一次我们都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即使在经济低迷时期,即使学术资金枯竭,如果 AI 能够展示出良好的效果,就仍然能获得大量的投资。期间虽然专家系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远不及我们今天看到的 AI 系统。

在我看来,这似乎是问题的症结所在:AI 系统能否达到投资者给予的厚望?

基于 Transformer 的 AI 即将到来吗?

此处,我们主要关心的不是 FLOPS,也不是 1 美元能买到多少 FLOPS,而是 AI 实验室能负担起多少投入模型的计算量。这个计算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硬件成本、能源效率、线路/芯片良率、利用率以及实验室愿意投资的金额。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能否获得足够的算力来训练基于 Transformer 的 AI(以下简称 TAI)?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给出了非常复杂的答案,此处我将讨论一种较容易理解的方式。

Daniel Kokotajlo 设想了在当前 GPU 架构上,使用 1x1035 FLOP 计算可以做些什么。这个计算量非常庞大,比当今最大模型的训练量高出约 11 个数量级。拥有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如今,我们无法确定计算能力是否会进一步扩展,而且除了计算之外可能还有其他重要的瓶颈,比如数据。但无论怎么看,2022 年 1x1034~1x1036 的计算量似乎足以创建 TAI。

我们姑且接受这个想法,并做出以下假设:

▶ AI 芯片的性价比每 1.5~3.1 年就会翻一番,假设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 2030 年,之后随着摩尔定律失效,翻倍时间将将增加一倍。

▶ ImageNet 的算法进展大约每 4~25 个月 就可以将计算需求减半,假设 Transformer 实现翻倍的时间增加 50%。

▶ 机器学习系统的训练费用大约每 6~10 个月翻一番,假设这会一直持续到我们的上限:100 亿美元。

基于这些假设,到 2040 年我们能实现 TAI 的概率为 50%,到 2045 年为 80%:

科技发展的前沿无法保证可靠性

AI 系统令大家失望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这项技术一直不可靠,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仍然如此。Eden 曾表示,“哪些经济领域可以接受 99% 正确的解决方案?我的回答是:不创造或无法获取大部分价值的领域。”人们经常指出,现代 AI 系统,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是不可靠的。我认为这个观点真假参半:

▶ 如果只看前沿技术,那么确实 AI 系统非常不可靠。在一定时间段内,AI 系统在重大任务上取得成功的概率不到 10%。这些都是最受关注的任务,因此这个系统看起来不可靠。

▶ 如果只看已经熟悉的功能,AI 系统就是相当可靠的。对于某些特定任务,AI 系统在经过几代的改良后,通常都会变得越来越好。这些任务我们都很熟悉,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AI 会正确地完成这些任务。

John McCarthy 曾感叹道:“一旦能够正常工作,就没有人称其为 AI 了。”Larry Tesler 也曾说:“AI 就是尚未完成的一切。”

以对随机生成的个位数整数列表进行排序的任务为例。两年前,Janus 在 GPT-3 上对此进行了测试,发现即使提供了 32 次提示,对 5 个整数列表进行排序,GPT-3 的正确率也只有 20%(10/50);而对 10 个整数的列表进行排序时,正确率为 0(0/50)。于是,近来我对 ChatGPT(使用GPT-3)进行了同样的测试,对于 10 个整数列表,其正确率为 100%(5/5)。后来,我又要求它对 10 个整数列表行排序,正确率为 80%(4/5)。

可能引发 AI 寒冬的原因

到此为止,我们的讨论都是基于一个前提:“AI 寒冬都是由于 AI 系统无法提供实际用途以及利润空间而引发的”。AI 不可靠、硬件性价比进步放缓、推理计算成本太高,只有当影响到 AI 的实际用途与利润空间时才会被考虑。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引发 AI 寒冬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可能,其他可能性还包括限制性立法/法规、重大故障或事故、大国冲突以及极端经济衰退。

如果我们真的在十年内看到 AI 寒冬,我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将是以下之一:

▶ 扩展遇到困难。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计算、数据以及参数等的扩展都将停止。例如,OpenAI 训练 GPT-5 所用的算力、数据和参数都远超 GPT-4,但结果可能不会有大幅提升。

▶ 尽管 AI 在执行分布内任务方面变得更好且更可靠,但真正的分布外泛化还很遥远。

▶ 高质量的数据枯竭。

我认为 AI 寒冬不太可能来临,2030 年出现 AI 寒冬的概率只有 5%(如果 AI 寒冬的定义是全球 AI 投资的缩减比例超过 50% 的话)。如果你和我一样,认为我们还没有为 TAI 的到来做好准备,那么这将是一个不幸的消息。

1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617470285@qq.com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学者测算:产销量远小于国内需求..
近日,外媒频频爆出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声音。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资讯|吉利汽车与意法半导体签署碳化硅供应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
文:懂车帝原创 李德喆[懂车帝原创 行业] 懂车帝从官方获悉,日前,意法..
福特欲从中国取经,打造价格亲民的电动汽车
IT之家 6 月 4 日消息,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 (Jim Farley) 希望..
自动驾驶汽车离消费者还有多远?专家解读
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公布了一份名单,由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
中国新能源汽车这样练内功
北京车展上,国外观众体验极氪MIX。刘 成摄广州南沙港,一批深蓝品牌新能..
25万级热门增程SUV 理想L6与问界M5怎么选?
4月18日,理想L6正式上市。紧接着4天后,新款M5正式发布,新款问界M5提供..
汽车音响评测最新排行榜:问界M9登顶 SU7未进前十
【CNMO科技消息】很多人都有在车内听音乐的习惯,因此,汽车音响效果是一..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如何抢定入场券?湾企向“新”走进比亚迪..
走进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试车场地,一个个车轮试验留下的圆圈型黑色痕迹..
我给周鸿祎推荐的4款车已精准命中2款,周总为何加入汽车圈?..
我2个月前给周鸿祎推荐的4款车,已经精准命中两款。并且我给周总推荐的就..
关于作者
仓莫以北(普通会员)
文章
859
关注
0
粉丝
0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成员 网址收录40384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29020 电子证书1007 电子名片58 自媒体45037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5174号-7
1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