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 GPT 再强大,也需要把具体产品与应用场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一个好的产品,远胜一个好的概念。
比如,ChatGPT 是一个产品,而 Web 3.0、元宇宙只是概念;Chrome 是一个产品,而互联网、大数据、AI 只是概念。
历史上重大的科技进步,几乎都是产品驱动的,而不是概念驱动的。
如果只是「炒作」概念,很容易形成泡沫,而泡沫是容易破灭的。
只有把概念产品化,才能切实改变世界。
继 OpenAI 推出 ChatGPT 后,微软迅速上线了基于 GPT 模型的 New Bing、Microsoft 365 Copilot、GitHub Copilot X 等产品。
谷歌也推出了类似 ChatGPT 的 AI 应用,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京东、网易、科大讯飞等企业也积极表示要布局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对个人来说,我认为许多工作都值得用 GPT 来重塑一遍。下面介绍一些应用 GPT 的场景,供你参考。
1. 如何用 GPT 建立自己的智库?
从古至今,很多高层领导都会有自己的智囊团,他们通常由一些聪明人组成,拥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独到的见解、分析、思路和灵感,帮助领导做出更好的决策。
古代的皇帝身边通常会有一些谋士,帮助他们出谋划策。比如,刘备身边有诸葛亮,曹操身边有司马懿,等等。
现代的很多高层领导也会有自己的智库,他们通常是由一些专家和学者组成,为高层领导提供政策建议、决策支持、风险评估等服务。
如今,在 GPT 的帮助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智库,还可以运用「六顶思考帽」,让智库的成员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分别戴上不同颜色的「帽子」进行思考,进而帮你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比如,下面是我与 ChatGPT 的一段对话:
你好,我是林骥。现在你是我的智库,将帮助我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我的智库成员是古今中外的一些智者,包括:孔子,诸葛亮,吴军,苏格拉底,本杰明·富兰克林,查理·芒格。
我希望你运用《六种思考帽》的方法,让他们分别戴上不同颜色的帽子,并充分体现他们的集体智慧,模拟他们的个性、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我的决策提出不同的观点、建议和意见。
现在我想成为一名杰出的数据科学家,请你分别以他们的视角来审视我的决策,用中文给出合理的建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论文中提到的「影响」,是指工作任务的「暴露度」,而不是「被取代」。
也就是说,当引入 GPT 之后,这些工作的效率将会得到明显提升,反而可能让一些从业者的收入变得更高。
当然,由于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一个人就能活成一支队伍,此时需要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
对于能转过来的人来说,AI 将会是助力;但对于转不过来的人来说,AI 将会是阻力。
取代人的不是 AI,而是会使用 AI 的人。
面对 GPT 技术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OpenAI 在论文中给出的建议是: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所谓科学思维,就是基于数据、逻辑和推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细心观察,理解现状,识别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
批判性思维,就是在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我反思,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
最后的话
在小说《剑来》中,有一句话:
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其中「春风」象征着一种自然的力量,代表新的开始和希望。
当我们遭遇困境时,可以试着去寻找外界的力量,或者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来获得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如今,GPT 模型来了,我觉得可以改成:
遇事不决,可问 GPT。
当我们在面对困惑时,不妨用 GPT 建立自己的智库,主动寻求它的帮助。
然而,需要提醒你的是,GPT 并不是万能的,它和人类一样,也有自己的弱点,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并避免让它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从 GPT 的原理中,我们知道,它之所以能输出一些看起来「很有创意」的内容,甚至胡编乱造一些明显错误的回答,这是因为它按照一定的概率,随机生成相关的内容。
所以,至少在目前看来,GPT 本质上没有自己的情感,不会凭空产生自己的意识,还没有自己的价值观。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目前 GPT 并不完美,但它可以却成为人类很好的助手,只是需要你合理地去应用它。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在《成为我自己》中说:
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 GPT 的帮助下,学会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引领自己、悦纳自己,用 GPT 建立自己的智库,最终更好地做自己。
转发自公众号:木木自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