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试车场地,一个个车轮试验留下的圆圈型黑色痕迹清晰可见——8个月前,可以实现原地掉头“黑科技”的高端车型仰望U8豪华版在这里诞生。
通过四轮电机的单独驱动,仰望U8的两侧车轮可以实现“正反转”原地掉头,为拥挤停车、断头险路等转向困境,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这项创新技术的突破,是比亚迪攻克技术壁垒的一个缩影,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的一个鲜活案例。
作为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新科技为一体的未来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连续数年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逐年扩大。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已经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这一趋势背后,电池续航里程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完善、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等等,都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作为我国最早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先行区之一,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高效发展,头部汽车厂商如何转型升级?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今年5月,南都·湾财社《湾财荟·湾企向“新”行》栏目首期跨界联动北大深研院,组织带领镭神智能、远峰科技、高新兴物联、鑫台铭等十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创始人走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比亚迪,通过走访调研、试驾体验、闭门座谈的形式,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向“新”取经,共探新质生产力背后的创新密码。
调研体验:
深度走进比亚迪,探寻“黑科技”背后的创新密码
走进比亚迪总部的六角大楼内,一面由密密麻麻的相框组成的专利墙吸引了许多参观者“打卡”,这里每一个相框都是一项专利技术证书。上千份专利证书中间的标语,是比亚迪的发展理念——“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
调研团深度走进比亚迪
成立于1995年,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新能源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从生产二次充电电池起步,于2003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比亚迪逐渐走上自主研发、产业出海之路,这背后是深圳新能源车企面对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湾财荟·湾企向“新”行》调研过程中,比亚迪邀请调研团企业代表们试驾了百万级越野车仰望U8。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高端品牌仰望的首款车型,仰望U8凭借易四方和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两大技术加持,在预售初期便引起业内关注。此外,用时132天就达成5000辆交付,也创下了中国百万级SUV车型销量的最快达成纪录。
调研团企业代表试驾仰望U8
谈及仰望品牌是否于城市自动驾驶方面有明确计划,比亚迪方面表示,智能驾驶的行业?是高速领航和城市领航。在高速领航方面,比亚迪会在U8 上正式“做大”。而关于城市领航,目前安全是公司对产品提出的核心要求,除产品功能安全外,用户的使用安全也很重要。因此前期比亚迪会做多轮用户体验,确定使用安全性。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研发能力来看,比亚迪目前已经拥有超过4000人的研发团队,且自建众多实验室,比如在上海单建的针对泊车能力测试的现场,能够模拟超过200种不同场景下的泊车能力。
洞见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下半场”,如何抢定“入场券”?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追溯到1953年于长春建造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但新能源汽车却是一个年仅10多岁的“时代新品”。抓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变革机遇,中国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产业发展显著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电动化技术总体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而作为我国最早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先行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则拥有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在动力电池材料、关键装备、结构设计、制造技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成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行业趋势有何洞见?
在南都调研团企业代表、东莞市远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义贤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有三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中国本土汽车厂家可以带着零部件加大投入自主创新,绕开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的专利制约。二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中央大脑、智慧出行尚未成熟,第三空间的打造仍在预热。三是在技术创新的加持下,汽车厂商可以带领零部件企业共同发展,推动零部件产业发展。
南都调研团企业代表、深圳市佳锐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韦照发也有着不同维度的见解。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有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汽车的三电系统,这是一个长期的研发过程,质变速度较慢;另一个是车机系统的体验感,比如零座椅座舱、零重力座舱,娱乐显示屏、以及声控的体验。
当智能网联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的“下半场”,关注哪些重要趋势,可以抢定“入场券”?在南都调研团企业代表、深圳市高新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巫勤民看来,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竞争后,首先会考虑到用户大规模的体验提升,其次会关注汽车带来效率本身的提升。从高级辅助驾驶,到城区NOA,再到目前特斯拉FSD在海外的逐步落地、中国的智家,比如华为等,于自驾领域的领先企业也在逐步加大整个智能化的投入。
不过,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业内也面临较大盈利承压。巫勤民认为,抛开电车投入较大以及业内价格下压的挑战,不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及用户不强烈的买单意愿也是车联网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但随着智能网联的逐步落地,该领域的场景、应用生态和数据也会更有价值。未来,汽车竞争可能会更加集中,伴随入场券的抢定结束,业内可能也会告别“卷”的状态。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从业者,他们对于新质生产力又有何理解?在韦照发看来,“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或者是一些更加节约成本、更有竞争力的生产制造过程,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汽车未来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智能体,汽车产业是一个能代表国家制造能力的典型。” 陈义贤认为,具体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体现载体。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满足用户需求,利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材料、新管理理念打造新产品,这个过程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闭门研讨:
“链主”分享创新“秘笈”,带动产业链企业共谋高质量发展
调研交流中,许多企业家代表对比亚迪展示的新成果印象深刻。北大深研院创新部部长邱四海表示,“2022年上半年,我作为南都新实业调研团成员曾走进比亚迪。此次再赴比亚迪参访,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当时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向调研团介绍的未来发展规划,现在都已经超预期达成。”
通过闭门交流分享经验,作为产业链上具有代表性的“链主”企业,比亚迪也分享了自身的创新“秘笈”,在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供应、 整车制造、市场服务等多领域内,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寻求产业共进方向。
“走进行业头部企业的调研,我认为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够深入了解产业链的具体情况,并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优势、不足,进而形成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为企业、行业带来有益探索;同时也的确需要媒体共同关注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 巫勤民补充道。
韦照发则表示,身为动力电池结构件设备供应商,公司更关注电池方面的突破,比如多元化的电池供应,包括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调研最后,邱四海表示,期待南方都市报继续组织行业相关度高、科创属性强、成长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走进更多行业龙头企业,促进行业深度交流、加速协同创新步伐、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乐见主流媒体关注科研动态和产业发展,一如既往地欢迎和支持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为行业赋能。
接下来,《湾财荟·湾企向“新”行》还将组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走进行业头部企业、国家级实验室和技术平台。每期我们都将发布活动征集,限制20人,并对外开放部分名额。同时,我们欢迎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参加,集众智、策群力,助力加快打造与形成新质生产力。
邀君同行,可后台报名加入“湾财荟”,掌握一手信息,成团就出发,共探新质生产力。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程洋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实习生 柴嘉
视频:叶浩程 实习生 李兴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