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纯内燃机新车的市场份额在被快速蚕食。对传统车企来说,这是行业大洗牌带来的严峻挑战。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竞争加剧,价格下压,意味着溢价空间正在缩减,如果有切实的纯燃油车使用需求,则不失为一个购车的好时机。
溢价空间更高的进口豪车尤其如此,例如前段时间我接触到的这台奥迪Q7试驾车。这是一台22款的55 TFSI quattro S line运动型,指导价70.68万元,目前在售的23款车型指导价保持一致,终端优惠大约在6-7万元左右。
一句话点评奥迪Q7:
制造工艺精湛,动力系统成熟稳定,四驱能力强悍,智能化功能落伍
亮点:
1. 3.0T 8AT,动力充沛,换挡平顺;48V轻混改善自动启停体验
2. 保留托森机械式中央差速器,锁止能力更强
3. 装配工艺成熟精湛,内饰做工细致
4. 悬挂高低软硬可调,底盘韧性十足,行驶品质优越
5. 低配车型舒适性配置已经比较齐全
不足:
1. 智能化配置严重落伍,基础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全系均需选配
2. 内饰设计人性化考虑不足,前排储物空间较少
论设计,初代奥迪Q7非常成功,为百万级中大型SUV市场打了个很好的样。但第二代Q7的外形设计在我看来是全面倒退的,失去了初代车型那种显著的膨胀感和肌肉感。即使是一台车长超过5米,轴距近乎3米的大块头,实车的体量感也比较一般,失去了它该有的霸气。
如果我们以传统的眼光来看,这样的配置确实不低,尤其是前排座椅通风是效果更好成本更高的吸风式,冬天可以同时开启加热通风,保持温暖的同时也不会闷出汗。但如果和现在国产新能源那些花样百出的座椅功能相比,比如“女王副驾”、“总统空间”、“一键躺平”等等,的确是少了很多噱头。
另外,这台车的座椅材质是仿皮和真皮混搭,前排座椅包裹性尚可,但考虑到收纳放倒的场景,第二排座椅靠背比较直挺,舒适度一般。而第三排无论是乘坐空间还是坐姿都很难和目前一些标杆性的国产新能源SUV抗衡(如尺寸相近的理想L8)。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幅三联屏内饰设计实际上是这代Q7在中期改款后才更新的,结合了真皮、实木和塑料饰条,装配工艺非常好,接缝平整,鲜有异响。仪表可以全屏投射地图导航,压感触控的空调界面,结合夜间的氛围灯效果,在几年前刚推出的时候显得非常有科技感。
另外这套内饰设计比较令人不满的是缺乏合适的放手机位置,它或许在人机交互层面做了很多验证,确保常用功能的操作都便于触达。但在设计之初,可能的确没有考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行为习惯以及车内空间的影响。
或许在这代车型刚刚推出的时候,智能驾驶辅助的概念尚未普及,对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刚需。但直到最新的2023年款,这个配置策略也未得到更新,市场对于L2级驾驶辅助功能的迫切需求,难道奥迪视而不见吗?
好在开动起来,这台Q7会让你忘掉大部分的不满。3.0T V6 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50kW,最大扭矩500N·m,配合换挡速度和平顺性都没得挑的采埃孚8AT,这台2.2吨的SUV能以5.9s的时间完成零百加速。
不过,通过阻尼恰到好处的油门踏板(居然还是悬吊式),你能够感觉到动力的浑厚和扭矩的充沛。这台车的最高车速被限制在250km/h,不用冒险去验证也知道,这绝不是它的极限,但对于大部分电动车来说,超过200km/h就已经非常不易。
另一个可以感到优越的地方是高级感配得上价位的行驶品质。MLB Evo平台的这套虚拟主销双叉臂加后五连杆的设计被许多造车新势力借鉴过,包括但不限于问界、极石等。毫无疑问,对手的模仿才是最大的恭维。
唯一值得吐槽的是NVH性能尤其是风噪较为明显,偏抓地取向的285mm宽度马牌SC6轮胎也比较吵,和车厢良好的静态隔绝感有比较大的反差。
编辑点评
Q7是德式精密汽车工业的优秀产物,它的制造工艺精湛,机械素质优良,可靠性强,且不乏创新。然而,初代奥迪Q7曾是科技豪华的代表,如今它在智能化方面却有所缺失。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它的价格逐渐下落到更为合理的区间。落地70万元,这样一台轰鸣的“德国战车”,你会考虑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