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频频爆出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声音。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访华时也谈及此议题,其后美国宣称从8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产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的总税率将达到102.5%。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真的过剩吗?对此,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从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来看,远小于国内的需求,不存在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5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曾多次就此作出回应。他谈道:“一些国家在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同时,变换花样翻炒所谓‘中国非市场政策和做法’,这是典型的‘双标’,本质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必然破坏真正的公平竞争,破坏国际经济秩序。”
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两江智慧工厂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作业。近年来,已有长安、吉利、福特等一批车企在重庆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优势尚不稳固
南都记者观察到,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没有产能过剩,但“价格内卷”现象显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市占率为85.4%,较2022年下降1.7个百分点。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一季度共67款车型降价,其中55款为新能源车型。
对此,罗志恒公开分析认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尚不稳固,欧美可能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弯道超车”。建议合理运用WTO规则,反制欧美贸易保护主义;企业加快“出海”布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完善配套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等。
“此前我国新能源企业已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但仍面临欧美的贸易保护限制。为顺利进入欧美市场,相关企业可赴其本土投资建厂,但需克服项目审批、员工招聘、供应链管理、能否获得当地补贴等方面的困难。政府则应在平台搭建、融资服务、风险评估、安全指引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企业更好进行国际化布局。”罗志恒具体谈到。
同时,考虑到欧美等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警惕情绪,郭凯也建议借鉴历史经验,遵循贸易互惠的原则。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杨文君 记者陈秋圆 发自北京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