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江汽集团公众号)
增利不增收背后:
外部销量下滑,内部债务优化
具体来看,江淮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2.98亿元,同比下降4.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93.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61亿元,同比下降89.59%。
营业收入的下降直接与汽车销量挂钩。上半年,江淮汽车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20.62万辆,同比下降7.57%,其中商用车占比61.86%,乘用车占比38.14%。
在商用车板块,轻中型货车销售7.45万辆,同比增长9.88%;重型货车销售0.69万辆,同比下降13.83%;皮卡销售2.86万辆,同比增长4.11%。
乘用车领域面临较大挑战,轿车销售3.29万辆,同比下降11.18%;MPV销售0.82万辆,同比下降18.34%;SUV销售3.75万辆,同比下降37.12%。
在此条件下,江淮汽车仍录得利润增长,得益于期内对债务结构的积极优化。该司在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提到,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持续优化债务结构,贷款利息大幅减少,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收益大幅增加,使得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
此外,半年报还展示了江淮汽车产品的全球影响力,其产品已出口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渠道布局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对比上年同期,江淮汽车的境外收入开始大于境内收入。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江淮汽车境内收入80.57亿元,境外收入116.46亿元,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59.11%。而在2023年同期,境内收入与境外收入分别为108.7亿元、98.06亿元。
显然,江淮汽车境外业务形势更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提升国际影响力,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然而,这也带来如汇率波动、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风险。江淮汽车在半年报中表示,国际环境变化大,可能对我国汽车出口业务存在一定影响。
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近6成
探寻智能化出路,牵手华为
在智能化与电动化转型的赛道上,江淮汽车或许不是领头羊,但它对这一变革的重视程度亦不容小觑。
2023年4月,江淮汽车发布“以智能领导智能”品牌战略。2024年,“以智能领导智能”的品牌战略全面发展发力,江汽集团全面加速向智能新能源方向转型,着力打造智能新能源专属平台,瑞风RF8、钇为3挚爱版等智能新能源产品陆续上市,产品布局不断完善。
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江汽集团还在不断加大智能电动化研发投入,总投入同比增长59.75%,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7.74%,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创新。
此外,江淮汽车与华为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度合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2023年12月,江淮汽车与华为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2024年3月,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年产20万辆中高端智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江淮新工厂总投资39.805亿元。工厂建成后,将开发江淮汽车全新的新能源专属DE平台。
到2024年8月,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鸿蒙智行第四界——“尊界”对外公布,英文名为“MAEXTRO”,首款产品现已进入整车试验验证阶段,计划今年底下线、明年上半年上市。
乘用车板块存在感不强
江淮如何撑起“尊界”百万豪车定位?
在外界看来,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尊界或有可能成为江淮汽车迈向光明未来的起点。
然而现实印证,仅靠一张“华为”标签已不足以让合作方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中高枕无忧。
一方面,从“四界”的其余三界——问界、智界、享界在当前市场的情况上看,尽管问界品牌在市场上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智界和享界,在市场上的表现均不如预期。
具体来看,问界品牌作为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成果,销量表现较好,问界M7和问界M9两款车近几个月的销量皆实现破万,问界M5也保持单月六千多台的销量数据。智界S7由华为与奇瑞合作打造,初期销量表现较好,但后续销量持续下滑,7月销量仅为1541台;享界S9作为华为与北汽合作推出的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在上市72小时后,大定数量仅为4800多台,市场反响亦不算热烈。
智界、享界销量接连受挫,这也显示出,即便搭载了华为技术,江淮汽车的产品自身也需要有更强的产品特质和竞争力来吸引消费者。
另一方面,商用车撑起了江淮汽车大半江山,但其乘用车板块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一直不强。汽车之家7月品牌月销榜显示,江淮汽车成交量排名65,此外,江淮瑞风、江淮钇为、思皓分别排在56名、59名、64名。
相对靠后的排名,说明在国内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江淮汽车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江淮汽车也表示,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增大,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节能化更成为趋势,传统车企面临转型的巨大挑战。
此外,长期徘徊于20万级产品区间,江淮汽车缺乏豪华品牌的基因和故事,其是否能够消化百万级超高端定位,也有待观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 实习生 陈彦逸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