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随着华为等科技巨头不断推出新的平台和技术,自动驾驶在国内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浪潮。
然而,不管有多么抢眼,自动驾驶也很难快速找到商业化的突破口。原因很简单,复杂路况和极端天气,对自动驾驶形成了巨大挑战。如何保障安全性问题,是行业在未来几年内都难以迈过的一道坎儿。
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工况。不过,在实现商业化这条路上,商用车却走在前面。
● 商用车自动驾驶新模式
图森未来,是一家专注于卡车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公司,今年4月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目前总市值已近900亿(人民币)。
顶着“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光环的图森未来,提升了人们对商用车新的商业模式的认知。
与此同时,在特定环境下,商用车更易现实自动驾驶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共识。
未来,自动驾驶在港口、物流园区、矿区、机场、干线物流、末端物流等六大商用车场景中,或许还能孕育出更多的行业巨头。
其中,港口具有车辆干扰少、路线复杂程度低等多种特性,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最佳场景之一。
● 最佳应用场景
中国移动研究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有大约90%的贸易都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所以,港口在国际贸易和地区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年化增长率为4.2%。有机构预测,至2025年,中国港口吞吐量将增至180亿吨左右。
因此,这对未来港口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可以想象的是,仅靠传统的装卸模式,很难满足高效的运转,所以自动驾驶集卡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研报中就指出,当前全球港口面临劳动力成本攀升、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人力短缺的难题,降本增效进行自动化改造成为全球港口共同的诉求。
● 东风柳汽新方向
有机构预测,2024年之前,自动驾驶集卡将实现在港口的商业化应用。
亿欧智库在报告中预测,至2025年,我国港口将需要超1.66万辆集卡,其中将有超过4000辆自动驾驶集卡,总采购额将超过50亿元。
面对这块大蛋糕,一些主机厂也开始了提前布局。
近日,东风柳汽携手北部湾港与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就共建智慧码头、绿色码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港区实现国内首次无人集卡与传统集卡的混流作业。
签约现场,东风柳汽就展示了乘龙H7车型,在没有司机操作和干预的情况下,完成集装箱装车后,自主起步转弯、加减速、停车等动作,精准到达目标作业区域的全过程。
实际上,早在2018年,东风柳汽便着手探索牵引车自动驾驶技术。
在本次活动中,东风柳汽还展示了第二代无人集卡“乘龙幻影”。
这款车应用了高精度线控底盘、面向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新电子电器架构,基于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拥有高算力、高可靠等特点。
此外,将多种传感器与控制器冗余设计,功能安全级别更高。通过5G-V2X车路协同技术,实现超视距感知与网联协同决策,并采用云控平台实时监督,可实现远程人机共驾的目的。
● 5G背书
当然,如果想在港区实现自动驾驶集卡的大规模覆盖,一定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网络传输系统。
当前港口网络通信多采用光纤、WIFI的通信方式,但前者成本高,后者抗信号干扰能力差。不过,随着5G的快速布局和落地应用,这一痛点或将可以得到解决。
5G相比于4G,速率提升了143倍,不仅可以降低光纤铺设的高成本,还能具有延时低、带宽大等特性。
因此,5G是港口现实自动驾驶集卡的最佳保障。
6月25日,中国广电及中国移动700M无线网络设备招标集中采购正式启动,采购规模约为48万站。
700M覆盖效果更好,用电成本更低,维护成本更少,这标志着5G网络会进一步普及和好用
● 自动驾驶集卡实现共赢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港口效率的降低使得出现了集装箱短缺的危机。因此,向智能化转型来提升运营效率,或许将成为未来港口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当前港口运输更多的是采用柴油集卡,导致能耗在港口成本中居高不下。人力短缺,成本高企也是降低港口利润的主要来源。
数据显示,能耗 人力已占到港口总成本的六成以上。
2020年前2月北部湾港是全国主要港口中鲜有的逆势大增的港口,2020年前2月在疫情影响下吞吐量仍高速增长,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8.05%、27.63%。2021年前2月仍然继续同比增长12.3%、41.7%。
2021年1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由此可见,东风柳汽与中国移动、北部湾港如果能在自动驾驶集卡领域实现深度合作,那么这或许将会形成“三赢”的局面。
● 编后语:
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谁能在六大应用场景中脱颖而出,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未来已来,只有为此做足准备的一方或许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文/赵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