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过去这两周,我们很少聊到AI行业的发展。
因为各种“炸裂、颠覆、创新”的行业信息太密集了,什么人都在讲AI,又讲不出什么营养来。
但我们一直在关注着这个行业和头部企业的变化,特别是过去一周内,OpenAI变得非常有进攻性。
他们连着干了三件事,每一件都是关乎整个行业的大动作,我们一个一个来讲。
02
首先是插件。
我们一直在讲ChatGPT和GPT-4虽然很智能,但有个什么问题呢?
第一是他们的资料停留在2019年9月份,之后的资料都没有收集,如果提问的时间线超出了限制,很多答案就会瞎编。
这就导致我们得反复确认,甚至是自己提前知道答案去训练它。
第二是GPT是个语言大模型,之所以叫大模型,不叫小模型,就代表着它覆盖的领域和数据量宽、泛、广,不是精而美。
GPT很难对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做出精准回答,更不可能针对我们某个具体的工作、生活场景直接给出我们满意的解决方案。
我们还另外注意到了一件事,在手机版本里,OpenAI放出了另一个订阅付费的通道,用户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升级订阅。
这就意味着,OpenAI即将完成在iOS和安卓两大移动生态阵营中的布局,全球六十多亿的智能手机用户都有机会接触到ChatGPT和GPT-4。
要知道,目前OpenAI网页版的活跃用户数量是1个多亿,如果开放了手机应用,这个数量将会得到恐怖的指数级别增长,这是一件非常确定的事。
结合我们刚讲到的“插件功能”来看,插件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盈利模式和细分场景的问题。
而“GPTApp”解决什么问题?
就是用户数量的问题,一环扣一环的商业闭环基本上达成了。
但是,还差一个什么问题呢?
AI监管问题,而这一点,不好意思,OpenAI和美国政府也想到了。
04
第三、监管问题。
在5月16日,“GPT之父”OpenAI的创始人,山姆(Sam Altman)登上了美国国会的听证会。
我提示一下,山姆坐的这个位置,就是上个月TikTokCEO周受资坐着的位置,还有扎克伯格、桑达尔·皮查伊(谷歌CEO)、比尔盖茨这些互联网巨头都坐过这个位置,他们无一例外遭受到了议员尖锐的质询。
唯独山姆除外,他就像是过来领奖上课的,享受着自己的“功勋时刻”。
ChatGPT非常火,腾讯目前也在做混元模型,但是目前看来腾讯相对于其他公司还是十分低调,想知道腾讯是在憋大招,还是采取一些其他的策略呢?
马化腾回答说:
我们最开始以为这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就像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所以我们觉得AI非常重要。
但是这个的确需要有很多的积累,互联网企业都在做,我们也一样在埋头研发,但是并不急于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
对于工业革命来讲,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在长的时间跨度上来看,是不那么重要的。
关键还是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而且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我相信我们是有很多场景是可以落地的。
目前我们还在做一些思考,我感觉现在有很多公司太急了,感觉是为了提振股价,我们一贯不是这种风格。
另外,我们觉得很多场景可以很自然的去应用技术,我们也不急于马上上台去抢一个位子,位子已经在那了,场景、用户、服务都已经在那了。
所以,更多是看最后能不能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拿出来,我们觉得这个是更关键的一个部分。
希望能如同马化腾的判断一样,在接下来AIGC行业的发展中,中国企业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高科技的竞争中胜出。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5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2893 电子证书1087 电子名片62 自媒体7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