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科技科学 > 2024上半年汽车销量分析 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冰火两重天
2024上半年汽车销量分析 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冰火两重天
来源:车主之家
2025-01-22 19:09:27
122
管理

2024上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一家推出一款电动轿跑,另一家就发一款方盒子硬派SUV;中国品牌续航升级配置加码,合资品牌就换代出新降价应对;这家推出更加强大的智驾系统,隔壁家就完善更全面的车内舒享功能。但最终所有的新车新技术都要接受市场检验,销量成绩是成功与否的终极裁决。近期上半年各大品牌的成绩单均已出炉,究竟谁才是“车市中考”的最大赢家?本文细细道来。

合资品牌继续被中国品牌压制

细分品牌来看,2024上半年销量前十品牌分别为:比亚迪、大众、奇瑞、吉利、长安、丰田、长城、本田、特斯拉和上汽。此前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日产、现代、别克、福特等品牌悉数跌落神坛,中国品牌已经成了中国汽车销量是“主力军”,而部分合资品牌连“腰部”位置都没办法维持。

细分车企来看,此前持续霸榜中国汽车市场的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均风光不再。中国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和长安取而代之成为销量前四车企。持续压在中国品牌身上的合资大山已经被悄然推翻。当然,合资的力量依然不小,从头部位置下来之后,他们依托品牌积累依然牢牢守住了腰部车企的位置,前20绝对数量方面,合资品牌依然保持微弱领先。单独看燃油车市场,合资的份额并没有降低。只是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合资品牌已经回天乏力。

中国品牌新能源利剑出鞘

从总体数据可直观看出,中国品牌和合资的较量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究竟中国品牌内部是格局怎样,又是如何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先看分类别表现。今年上半年,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1.6%,而混动汽车增长85.2%。以比亚迪为例,上半年其纯电动汽车销量72.62万辆,同比增长17.7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售88.10万辆,同比增长39.54%,已正式超越纯电动汽车销量。混动汽车已成为国内新能源主要动力。

实际上,这个新目标早已开始布局。从2020年开始、中国汽车品牌的出口快速增长。去年1到5月份是中国汽车品牌出口17万辆,而今年的1到5月份,中国品牌出口了244万辆,海外增幅比国内市场还要强劲。

具体到品牌层面。出口环节第一梯队是上汽和奇瑞,海外市场销量甚至高于国内销量。而第二梯队的长城、吉利、比亚迪、长安等品牌的海外销量也在持续攀升,尤其是比亚迪汽车,海外工厂开始持续推进,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数据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数据。也就是说,中国品牌不但在国内把合资品牌压得喘不过气,在全球市场同样取得长足进步。

技术领先是中国品牌成功的秘诀

改朝换代可没那么简单,中国汽车市场就正在经历一次改朝换代的巨变。之所以能在改朝换代中变成胜利者,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才是制胜法宝。

在汽车电动化变革下,中国车企在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创新上快速超车。国内自主品牌自2015年开始大量推出纯电动车型,2021年之后逐渐步入成熟阶段,比如比亚迪的e平台,上汽的星云平台,长安的纯电平台EPA,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广汽集团的埃安AEP纯电专属平台,长城汽车的M、L 两大纯电平台,都是自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研发多年的积累。

有了技术的积累就有了产品研发的创新。中国车企对中国消费者的了解和把握程度非常高,善于抓住用户的需求,用最高效的方式推出新能源产品,也因此出现多款现象级爆款电动车产品,比如5万元级别的五菱宏光MINI EV,10万级别的欧拉黑猫,15万级别的比亚迪宋,20万级别的比亚迪汉,30万级别的理想ONE、极氪001,50万级别的问界M9,让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帮助本土品牌打开和占有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随着技术积累的势能叠加,中国品牌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供应链和技术壁垒,技术持续革新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2024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主打一个“电比油低”。更先进的技术,更好的能耗,更智能的选择同时还有更低的价格,在这样油冲击力的产品面前,消费者导向中国品牌也就顺理成章。

中国品牌的未来更让人期待

当下的领先可能是暂时的,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品牌能超越合资,合资也油机会反超回来。所以最终反映一个品牌未来竞争力的环节是其技术投入,这决定了其未来能达到的高度。以上表格是主要中国品牌2023年的核心经营指标。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达399亿元,长城、理想和蔚来的研发投入也都超过了100亿元。

另外一个表格则反应了这些品牌研发投入的强度。小鹏汽车尽管销量还没有那么大的市场份额,但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7.2%,在智驾等领域投入的研发资金相当多,我们可以看到小鹏汽车持续在对标特斯拉的智驾技术,有了强大的研发支撑,这些技术的突破就更值得期待。比亚迪尽管销量越来越大,但研发投入也没有止步,期研发投入强度高达6.63%,近年就业环境并不理想,比亚迪的研发岗位网罗了大量中国优秀人才。这种级别的研发投入强度,是偏安油车一隅的合资品牌所无法企及的。

更高的研发投入就意味着有更多技术突破的可能性,所以未来在新能源和智驾领域,中国品牌将有机会进一步拉大与国外品牌的差距。除了在国内市场打败合资品牌之外,在全球市场,依托技术的领先性也很有机会席卷欧美,迎来真正的中国汽车盛世。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617470285@qq.com
关于作者
天外天(普通会员)
文章
842
关注
0
粉丝
0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成员 网址收录40387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31910 电子证书1025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46877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5174号-7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