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AI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高校学术圈中掀起了一场变革。
自2023年起,有关AI作弊的话题就屡见不鲜。在一项调查中发现,超过89%的学生曾尝试过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或考试内容。
这一趋势也引发了高校对于学术诚信和学术质量的担忧,不少高校纷纷出台规定,规范大学生对AI工具的使用。
图源网络 侵删
这表明,尽管AI技术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试图通过AI手段获得不公平优势的学生来说,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诚信的基本原则,还可能对个人未来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最近就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因涉嫌在考试中用AI工具,被学校勒令开除!但学生坚持自己没有用ChatGPT,将和教授“法庭对线”,甚至要求教授支付高额赔偿?!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来和Vicky一起看看吧~
01
涉嫌使用ChatGPT,遭美校开除
去年11月,明尼苏达大学一名中国博士生杨海山(Haishan Yang,音译)被学校以“人工智能作弊”为由开除。
这一事件近日再度引发关注,杨海山对校方提起诉讼,要求赔偿575,000美元,同时恢复学籍并公开道歉。
图源网络 侵删
目前,该法律诉讼正在进行中,尚未有最终结果。这也在提醒留学生,在参加任何学术讨论、撰写论文的同时,都应该了解清楚学校教授对ChatGPT的使用规则,防止类似问题产生。
02
高校首发“AI禁令”
近日,复旦大学正式颁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 AI 工具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此《规定》旨在清晰界定并规范 AI 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的使用范畴与遵循原则。
作为国内高校首份专门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 AI 工具运用的规范化管理文件,《规定》的出台填补了该领域的政策空白。其中,《规定》所提出的 “六个禁止” 条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图源:复旦大学新闻官网
以下为六个禁止内容:
⭕禁止在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毕业论文结构设计、研究选题、研究意义及创新性总结、研究假设提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与讨论以及结论总结等关键环节使用AI工具;
⭕禁止生成或改动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
⭕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
⭕禁止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
⭕禁止答辩委员和评审专家使用AI工具进行评审;
⭕对于涉及保密内容的毕业论文,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并禁止上传数据和图片到AI平台。
此外,《规定》还强调,在使用AI工具时,学生必须在本科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明确披露所使用的AI工具名称和版本号、使用时间、具体用途、AI工具生成的内容或提供的建议以及AI工具在论文中的具体使用部分。
图源网络 侵删
同时,学生还需保留AI工具处理之前的相关重要材料,以备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对使用AI工具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质询。
复旦大学的 “AI 禁令” 并非孤立现象,不少大学出台了相关规定,从不同角度对 AI 在校园中的应用进行引导和约束。
03
合理使用AI
人工智能(AI)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源和效率提升工具。然而,合理使用这些工具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们需要明确AI的角色与边界,认识到AI是辅助而非替代人类思考的助手。
在文献检索等非创作性环节可以充分利用AI的优势,但在涉及原创内容创作或复杂问题解决时,则需依靠自身的能力。
图源网络 侵删
面对AI提供的信息,我们也应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所获取的知识具有可靠性和适用性,促进深度学习和个人成长。
此外,注重学术诚信至关重要。在撰写论文或完成作业时,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图源:中国人大网
正确的做法是将AI视为激发创意、组织思路或查找资料的起点,并确保所有引用自AI的信息都经过适当的加工和标注。
总之,大家应合理使用AI。只有当大家都能正确对待这一新兴科技,并将其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才能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最佳状态,推动高等教育向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利用AI作为学习的助力,更要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386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29722 电子证书1008 电子名片58 自媒体4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