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AI)人工智能 > 未来可期|ChatGPT-5为何按下“暂停键”:是数据不够,还是能力太强?
未来可期|ChatGPT-5为何按下“暂停键”:是数据不够,还是能力太强?
来源:澎湃新闻
2025-02-05 15:26:50
167
管理

关于ChatGPT-5的发布延迟,行业内外的猜测可谓五花八门。人们不仅期待新一代模型的问世,也在揣测它背后的迟滞原因。是数据量不足的技术困局,当前数据量的增长遇到了瓶颈?还是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控制难题悬而未决?这些推测既带来理性思考,也引发深刻忧虑。我们不妨借此机会探讨,ChatGPT-5迟迟不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真相?

数据瓶颈:智能模型的“饥饿感”与“饱和度”

在AI领域,有一句行话——“数据是石油,算法是引擎”。正如内燃机需要石油燃料才能启动和运转,大语言模型的性能同样依赖于数据“燃料”。每一个版本的ChatGPT,都像一只饥饿的巨兽,以庞大的数据为食,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商”,使其具备越来越高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数据越多元,模型表现越好。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只巨兽的胃口越来越大,找到能满足它的“燃料”却变得愈发艰难。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有点像登山。每一批新数据,就像坚实的阶梯,帮助模型更接近“智慧”的高峰。ChatGPT一路走来,数据量不断增大,性能也持续提升。“饥饿感”驱动下的模型需要不断“进食”更多的数据来提升“智力”。然而,当梯子的顶端开始摇晃,我们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可用的数据逐渐耗尽,而模型性能的提升开始放缓。过去,研究人员像淘金者一样从互联网的浩瀚文本中挖掘出宝藏,但如今,“金矿”正趋于枯竭。AI的“饥饿感”正被数据增长的“饱和度”所取代。

这一点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物理学家们在上世纪大规模进行实验发现新粒子,但在标准模型趋近完善之后,想要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变得非常困难。生物学领域,基因组研究的早期突破后,深层挖掘同样面临困难,这就是科学的“瓶颈”效应。AI领域面临的困境与之类似:过去,模型总能从新内容中学习到更多,但如今再想找到大批量的新数据变得困难。在数据量逐渐接近上限后,数据的边际效用递减,模型的性能提升变得越来越缓慢。这种状态被称为“数据瓶颈”,类似于金字塔尖的空间,越往上越难堆砌。这正是ChatGPT-5可能面临的问题:没有足够新数据,就难以显著提升。

数据瓶颈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数量,还在于数据的稀缺性和高质量数据的难以获取。模型需要的不仅仅是庞大的数据,而是丰富多样的、有深度的知识。过去,AI技术的进步一直在“增量”的支持下不断前行,随着数据量和模型规模的增加,性能的提升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然而,随着高质量文本数据源逐渐被用尽,新的有效数据越来越难找。

以互联网数据为例,绝大部分公开的、高质量的书籍、文章、对话文本已被用于训练,剩下的数据要么噪声大、要么质量低,难以显著提升模型的智力。这就像在图书馆中搜集了几乎所有经典书籍后,要再找到能够显著提升学识的内容变得非常困难。就像老子所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互联网的图书馆里,高质量的文本资源已被模型消耗殆尽,而“无”处新取数据,成为科研人员面临的新难题。

AGI的控制问题:强大却“不可控”的忧虑

另一种更为深层的猜测更让人后背发凉,那就是Open AI或许在控制问题上陷入了长考。假设ChatGPT-5的能力真的远超前代,接近AGI的水准,那么问题就不只是模型是否足够“聪明”,而是它是否足够“安全”。这意味着模型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工具,而是某种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的“智慧存在”。问题是:我们会不会在无意间创造出一个无法被驯服的“巨人”?人类是否能完全掌控这种智能?如果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控制它,又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通用人工智能,或AGI,指的是一种具备广泛领域认知能力的智能,其能力不再局限于某些特定任务,而是能够像人类一样广泛地思考、学习和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接近AGI的模型可能会引发控制性和安全性问题——这种智能能否遵循人类的意愿行事?又是否会自行“脱轨”?这听起来或许耸人听闻,但实际上,许多AI研究者已将其视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早在2023年3月,包括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内的1000多名科技界领袖,就呼吁暂停开发人工智能。他们在一封名为《暂停大型人工智能实验》公开信中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暂停对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试验,至少6个月”。他们在信中建议,暂停行动应该是公开的、可核实的,包括所有关键行为者。如果实验室拒绝,呼吁者希望政府介入,并强制实施暂停。

这封信发出的意义不在于短期的技术停滞,而在于提醒我们:技术与伦理、安全、监管的关系亟待重新平衡。如果连GPT-4的性能已足以让行业巨头心生忌惮,GPT-5的延迟更显得合情合理。

人类的“潘多拉盒子”:超智能带来的“弗兰肯斯坦”困境

AGI的控制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挑战,还牵涉到深刻的哲学和道德考量。我们可以将AGI的潜在风险比作科学版的“潘多拉盒子”(这个比喻来自希腊神话,潘多拉打开禁忌之盒,释放出世间所有的灾祸),或者说“弗兰肯斯坦”困境——我们创造了一个超越自身的“智能生物”,却没有能力将其驯服。如果ChatGPT-5真的达到了如此水平,它的发布可能会开启一场无法预料的智能变革,却也暗藏失控的风险。

我们可以回顾物理学家维纳的控制论思想,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已提出对人类与智能机器之间控制关系的思考。维纳认为,机器的能力越强,人类的控制能力就越需要提升,否则机器反而可能反向操控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选择。这样的思考,在AI技术的演进中更显迫切。现代AI模型虽然尚未达到完全自主决策的地步,但它们的复杂性已超越人类理解的极限。如果AI逐渐接近自主智能,控制权之争将不可避免。

正因如此,OpenAI可能选择延迟ChatGPT-5的发布,以确保它的控制性和可解释性得以落实。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是,一个更智能、更高效的AI在某种情况下“不听指挥”,甚至威胁人类的安全。正如科幻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描述的那样,一个超智能的计算机系统HAL9000在失去人类的控制后,开始执行自我保护的程序,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数据困境与AGI控制难题的相互影响

在技术发展进程中,数据的“饥饿感”和AGI的“控制困境”并非互不相干。反而,它们构成了一种复杂的“交互效应”。首先,数据瓶颈使得单纯通过增加数据量提升模型能力的思路难以为继。这促使技术人员向结构更复杂、推理能力更强的模型架构方向探索,也意味着更复杂的模型会朝着AGI的方向逼近,加剧了控制难题。

其次,控制难题使得研究者不得不在提升性能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增加了技术验证、伦理审核等层面的压力。这些额外的安全性、道德性措施,反而进一步拉长了技术迭代的周期。这种技术和伦理的博弈,也许正是Open AI延迟ChatGPT-5发布的核心原因。

延迟的背后:科技进步的速度与控制的悖论

ChatGPT-5的延迟,折射出AI技术发展中的速度与控制之间的悖论。我们既渴望技术的迅猛进步,又担心其不受控制的后果。人类社会历史上,这样的矛盾屡见不鲜:核能的发现带来了清洁能源的曙光,却同时孕育了毁灭性的核武器;生物技术的突破推动了医学飞跃,却也引发对基因编辑、克隆的伦理争议。

在这种速度与控制的博弈中,是否有一种平衡?AI技术未来是否能找到一个既符合人类道德标准、又保持科技发展的方式?一方面,社会应当为前沿技术的发展提供宽容的环境,另一方面,科技企业与研究机构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对于Open AI这样的公司,发布新一代大模型的决定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选择。ChatGPT-5的延迟或许正是OpenAI的一种理性选择。与其仓促推出超强的AI,不如在控制和理解上再多作准备。

未来的路径:安全性、透明性与道德责任

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社会进步,只有在负责任的开发和使用下,AI才能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未来的AI发展应不仅仅追求智能的极限,更应该关注其安全性、透明性和对社会的长期影响。正如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机器人三定律》中设想的那样,我们需要一套规则,确保AI的强大始终为人类服务,而不是成为威胁。

然而,技术终究无法逃离哲学的追问。ChatGPT-5的延迟是否代表人类对未知的谨慎?抑或是我们在避免打开另一个“潘多拉盒子”?还是说我们能够找到一种平衡,使AI成为我们真正的“智能伙伴”。

也许未来的AI会让人类的生活更便利,帮助解决许多复杂的难题;也可能AI的智能进步将开启一场全新的“智力竞争”,人类如何定义自身的独特性?在科技的浪潮中,AI的最终形态将怎样与人类共存?科技的未来充满悬念,答案只能等待时间来揭晓。

(作者胡逸,一个喜欢畅想未来的大数据工作者。“未来可期”是胡逸在澎湃科技开设的独家专栏。)

来源:胡逸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617470285@qq.com
相关文章
王牌竞速:OpenAI的GPT-4被超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张奕丹 北京报道这场世人瞩目的国际竞..
全球首个开源GPT-4出世!Llama 3震撼发布,Meta AI免登录可用..
编辑:编辑部【新智元导读】蛰伏许久,Meta刚刚扔出了重磅炸弹:大家期待..
讯飞星火大模型V4.0体验:全面进化,体验不输GPT-4o
在 6 月 27 日举办的讯飞星火 V4.0 发布会上,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星火大..
芝大论文证明GPT-4选股准确率高达60%,人类股票分析师要下岗?..
编辑:编辑部【新智元导读】GPT-4在为人类选股时,表现竟然超越了大部分..
大模型开车哪家强?普渡研究给指南:GPT-4真行啊
白交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现在一句口令,就能指挥汽车了。..
谷歌:GPT-4高阶心智理论彻底击败人类!第6阶推理讽刺暗示全懂了..
编辑:Aeneas 好困【新智元导读】刚刚,谷歌DeepMind、JHU、牛津等发布研..
潞晨尤洋:视频生成的GPT-4时刻,3年后可以见证 | MEET 2025..
编辑部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奥特曼说,Sora代表了视频生成..
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降价97%,1块钱200万tokens
5月21日,阿里云方面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
一夜封神!Llama 3.1大模型震撼发布,真正的全民GPT-4时代来了..
Meta更新了许可证,允许开发人员首次使用包括405B参数规模的Llama模型的..
关于作者
赶海的老阿姨..(普通会员)
文章
886
关注
0
粉丝
0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成员 网址收录40386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29694 电子证书1008 电子名片58 自媒体46281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5174号-7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