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些人才发现创维(就是造电视的那个企业)居然也在造汽车。而实际上,创维造车至少已经7年了。
有人就疑惑了,居然都好些年了,为什么在街上没见过创维的车呢?其实这从侧面又说明,创维还不能跟造车的第一梯队相比。也有人觉得,一个造家电的跑去造汽车,是不是新能源汽车这块儿成了唐僧肉,谁都想来啃上一口?
现在跨界造车的企业很多,你觉得创维能笑到最后吗?国内新能源汽车格局这样人人参与,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为什么不去争夺市场,说明创维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无法先垫资投入去参与价格战。关于这一点,黄宏生在采访中实际也给出答案了。
他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现金流。很显然,那些能继续参与价格战的车企,说明现金流还很充裕。而创维不愿意参与,恰恰说明不能。
根据上半年各车企的补贴优惠数据显示,至少有40个汽车品牌共100多个新的车型,在销售中采取了补贴和降价政策。
具体到不同的品牌,完全自主的品牌折扣率为7.3%,豪车品牌折扣率为18.4%,合资品牌为19.2%。
都在打价格战,而黄宏生表示他得确保现金流的稳定。他相信创维汽车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稳健,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更应该打持久战。
对比之下,大品牌虽然也伤筋动骨了,可基本盘不会受影响。待到一众小品牌纷纷离场后,大品牌再来收拾残局,整个市场就会被吃抹干净,连一点残羹冷炙都不剩。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创维汽车或许才不参与价格战。说的不好听一点,未来即便真的是离场,死的至少还能体面一点。
很多人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都想造车?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造车现在是风口,是盈利诱惑最大的一块蛋糕。
这些企业能够拿出这么多的资金参与,本身又能说明社会上大量的投资资金,也都流向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领域。
正所谓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普通人可能聚拢不了这么多的资金去造车,但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有名气的商人企业家,他如果想参与造车,就一定有能力和有办法拉来投资参与。
以上,便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就是因为参与者多了,所以市场上的品牌才显得拥挤不堪。
在此之前,像创维汽车这样的品牌,还能继续在市场上试图扩大销量。
参考资料:
《创维汽车今年目标5万辆 黄宏生:海外市场是重点》 中国经济网 2024年4月29日《创维汽车下调今年销量目标 黄宏生: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是“自杀”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年9月25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日报 2024年1月31日《“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新华网 2024年8月12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398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36864 电子证书1051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4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