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经】
从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关税从25%升至100%,到土耳其宣布对中国汽车加征40%额外关税,再到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7.4%至38.1%的临时关税,一个月内,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频频遭遇“围堵”。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汽车产业凭借电动汽车,眼看着就要超过老牌汽车工业大国。这些汽车关税事件也恰恰说明,原来的汽车产业格局要解体了,全球汽车产业大战已经开打。本文即通过观察全球汽车产业整体格局,分析下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
还有就是比较复杂的大众中国了。2023年全球经济有所恢复,汽车供应链问题得到化解,汽车销量增长较多,大众集团销量也上涨了10.4%。但中国市场在打激烈价格战,有超过100家竞争者。大众中国销量306.5万辆,下跌了1.8%,加上进口的,大众集团中国销量是323.6万辆,增长了1.6%,其中奥迪销量72.9万辆增13.5%,这个成绩已经算不错了。
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主体是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大众的众多车型品牌分在两个企业,奥迪的也是。上汽、一汽也和通用、丰田等其它全球车企合资,也做自主车型。合资车是大众主导的,收技术服务费,靠零部件赚钱,比表面上合资分的利润多。中企负责生产,在过程中学习技术和设计。
大众是中国车企以外最积极转型电动车的传统车企,2023年在中国销售了19万辆电动车,增长23%,主要是ID.3、ID.4和奥迪e-tron,在合资外企里成绩最好。
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口号是“In China for China”,是扎根中国做得较好的外企。除了合资生产汽车的上汽大众、一汽大众,还有做汽车研发的大众安徽,11亿欧元投了电池企业国轩高科成为最大股东,与小鹏汽车有电动车技术合作协议。
大众在欧洲企业中,是属于对中国态度较为正面的,愿意投入资源参与竞争。和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关系也较好,有不少本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这里再多说一句,其实欧洲车企和中国关系普遍不错,不是外界所想的那样剑拔弩张。
大众集团分区域销量,2023年北美区是107.8万辆,南美区51.3万辆,亚太区360.3万辆,欧洲与其它区是416.9万辆。在亚太区除去中国,大众只有不到40万辆的销量,不是优势区域。大众主要市场是欧洲、中国,北美就不算多了。大众在德国本国的销量是51.9万辆,中国是销量大幅领先的单一市场。全球200个国家与地区,单一国家能占到汽车集团的三分之一销量,是极为可观的。
2023年10月,斯特兰蒂斯出资15亿欧元,获得了零跑21%的股权。2024年5月14日,唐唯实到了杭州,斯特兰蒂斯和零跑汽车一起宣布“零跑国际”合资公司成立。零跑国际是中国第一家“反向合资”企业,这家公司在欧洲营销,零跑出的是技术和产品研发,斯特兰蒂斯出资金和市场销售。斯特兰蒂斯能放下身段,和中国车企一起打欧洲市场,感觉是不错的选择。
唐唯实表示,9月开始,将在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德国、希腊等9个欧洲国家引入零跑车型,借助200个销售网点进行销售。而且不止欧洲市场,2024年底要在中美以外的全球上市。斯泰兰蒂斯官方表示,零跑国际的目标是2030年在中国市场以外,销售50万辆汽车。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称,希望2024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前,实现人员到位、网点到位、产品到位。
虽然斯特兰蒂斯集团在中国业务做得不行,但和中国关系还不错,有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意思。
美国是斯特兰蒂斯第二大销售市场,但市占率从2021年的11.5%跌到了9.6%。目前在美国市场排前四是通用、丰田、福特、现代起亚。
中东地区的市占率也可以看一下,丰田最多,斯特兰蒂斯做得还行,市占率上升了。中东的Other有27.8%,不少就是中国车企。
宝马集团有宝马、MINI、劳斯莱斯三个品牌,还有点豪华摩托车业务。集团特色是卖豪车,但是量又很高,宝马品牌占销量的88.2%。宝马集团2023年汽车销量255.42万辆,营收1554亿欧元,每辆平均营收6万欧元,明显高于大众、斯泰兰蒂斯、雷诺。
主要的市场份额冲击发生在中国,自主品牌份额从2020年的35.67%增加到2024年5月的57.6%,多了22个百分点。这大约是500万辆,国产自主汽车多卖了这么多,合资和进口少卖了这么多,是巨大的冲击。日系德系各让出了9个和7个百分点,美系受特斯拉提振,只让出2个点,韩系跌到1%,其余都几乎没了。
相比2020年,自主车企多卖了约600万辆。相当于四年来,华系车全球市场份额扩大了约7个百分点。2024年,自主车企将继续进击,预计全球份额将达19%-20%,冲击日系德系车的份额。全球1个点都是价值极高的,超过100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直到2023年全年,中国车企对主要全球车企的份额冲击都不算大,实力不足的先受冲击。前面介绍了大众、宝马、奔驰、丰田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即使没有增长,大致也是稳定的。丰田2020年中国销量是180万辆,2022年增长到了194万辆,2023年跌回170万辆,仍然超过2019年的162万辆。BBA在中国销量基本稳住了,只是二线豪车崩盘的。
情况变化非常快,2024年几家全球车企在中国市场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大众年报说中国市场有上百家车企在竞争,极为激烈,这是真的。5月销量上万的品牌就有37家,有竞争力的本土品牌也很多。全球车企都来了,没上榜的是做得不行。中国是全球最开放的汽车市场,并非只是政策开放,而是市场空间足够。即使只排30多名,月销1万辆,全年也超10万辆,在一般国家要很高份额才有。
从5月汽车品牌销量来看,竞争特别激烈,月销量同比下滑20%-50%都不少。外资品牌跌幅不低,大众、丰田都是双位数字跌幅。也有一些销量大幅增长的,机会诱人。
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引发了震撼的价格崩盘,豪车价格也崩了。例如奔驰一些油车车型六折优惠只要20万,有的新能源车型打五折裸车只要17万多。卡罗拉报出了7.98万的跳楼价,优惠4.3万,丰田车、日系车集体大跳水。一些车企只有大降价才保住市场份额没有全崩。
现在不是展望未来,而是在快速实现未来。中国市场竞争已经打到了月榜、周榜。整个市场非常有活力,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通过本文介绍的各家车企数据,笔者对全球汽车大战形势预测如下:
· 中国市场激烈大战,如比亚迪王传福预测,3-5年内合资品牌份额从40%降到10%以下,让出700万辆以上的市场空间。仅此一项,华系车全球市场份额就能再增8%,超过25%。此消彼涨,全球份额很有可能超过日系与欧系。即使合资品牌能保住一定份额,华系车也将在本土市场获得500万辆以上的增量,全球份额接近欧系、日系。
· 因意外因素,中国车企已经实现了一个市场份额统治的较大市场,俄罗斯有望延续。
·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中东、拉美和日本车企正面交锋,泰国、印尼、巴西等市场的较量结果有指标意义。如果顺利,日系车将再让出100-200万辆的空间。五年内,比亚迪有望超过丰田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奇瑞进入前十没有问题,或许再有一家。
· 中国车企在全球全面出击,在欧洲都吃下可观份额,远期全球市场份额目标50%。
· 中国在全球大建光伏、智能电网、充电网络,供应平价电动车,拉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大增,多出一个中国的销量。中国车企与跟上潮流的全球车企,纷纷销量扩张,远期全球年汽车销量超过1.2亿辆。华系车年销量5000-6000万辆,是目前的约4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2 企业收录2983 印章生成238628 电子证书1060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