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些人才发现创维(就是造电视的那个企业)居然也在造汽车。而实际上,创维造车至少已经7年了。
有人就疑惑了,居然都好些年了,为什么在街上没见过创维的车呢?其实这从侧面又说明,创维还不能跟造车的第一梯队相比。也有人觉得,一个造家电的跑去造汽车,是不是新能源汽车这块儿成了唐僧肉,谁都想来啃上一口?
现在跨界造车的企业很多,你觉得创维能笑到最后吗?国内新能源汽车格局这样人人参与,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此前有数据显示,创维汽车的年销量在一万三千辆到两万多辆之间。虽不能和造车大户相比,但这一水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属于中规中矩。
黄宏生年初还曾表示,为了造车,已经投入了100亿元,下一步还准备再投入300亿元,要将创维汽车做到全球排名前十的品牌。
目标不可谓不宏大,不知道投入上千亿元造车的雷军听后会作何感想。这从侧面也能证明,新能源汽车表面看谁都能去造,可要是拿不出真金白银,根本挤不进来。
打价格战,谁家投入的资金多,谁家的现金流充裕,谁家是大公司大品牌,肯定越占据优势。创维在家电领域有名声积累,可在造车领域是妥妥的小白新人,打价格战黄宏生也知道自己有短板。
这一点,从创维的市场布局就能看出端倪。此前,创维把国内外的市场三七开,即七成的市场在国内,海外占比三成。
正因为争不过,今年初的“小目标”看起来就不能实现了。
实际销量为3万多辆就在前几天,黄宏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坦言年初创立的目标应该无法完成,因为截止到9月份,创维汽车的销量为3万多辆,而且还是国内外的共同销量。
眼看目标无法完成,黄宏生已经表示年初的目标不算数,希望到年底时,销量能够冲到4万辆。
具体到不同的品牌,完全自主的品牌折扣率为7.3%,豪车品牌折扣率为18.4%,合资品牌为19.2%。
都在打价格战,而黄宏生表示他得确保现金流的稳定。他相信创维汽车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稳健,不能盲目追求规模,更应该打持久战。
首当其冲的是特斯拉,无论是市场还是影响力,国内外别的车企都还不能与之抗衡。
而在国内,能够“随心所欲”调价的则是比亚迪。因为整合了上下游的供应链,制造高度垂直成本进一步下降,所以可以随意调价,进而掌控市场的销量和规模。
尤其是在大品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还是以现在的价格战为例,与其说这是各大品牌在争夺市场和消费者,不如说是大品牌在引诱小品牌“自杀”。
那些现金流和投入资金不充裕的小品牌,只要深陷价格战的漩涡,销量没有起色的话,最终肯定是被拖累而死。
在此之前,像创维汽车这样的品牌,还能继续在市场上试图扩大销量。
参考资料:
《创维汽车今年目标5万辆 黄宏生:海外市场是重点》 中国经济网 2024年4月29日《创维汽车下调今年销量目标 黄宏生: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是“自杀”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年9月25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日报 2024年1月31日《“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新华网 2024年8月12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399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37446 电子证书1052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