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新能源汽车出口81.8万辆,同比增长12.6%,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什么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在哪里?让我们和总台联合国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比利时视频博主戴庐可一起到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一探究竟!
大家好,我叫戴庐可,我来自比利时。最近,我在比利时的一个车展上看到了很多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得不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的越来越厉害了。我听说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个小时车程内找到它需要的零部件供应。这次我就从北向南实地看看这个“4小时产业圈”。
第一站我来到了江苏盐城。
我在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惊喜地发现,这里有个“比利时路”。我了解到,“比利时路”是由花岗岩石块砌成的凹凸路,主要用于测试车辆的疲劳耐久性。
中国车企动态性能调校专家 赵璧凌:我们现在来的是强化耐久路,会有比利时路,还会有一些比较大的起伏。
中国车企动态性能调校专家 赵璧凌:你是比利时那边的吗?
戴庐可:你好,陈总。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你好,这是我们的设计中心。
戴庐可:你说这个是clay是吧。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油泥。
戴庐可:有点像巧克力啊,里面真的有一辆车。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全世界各地不同消费者,有的人喜欢线条要硬一点,有的人喜欢线条软一点,实际上你从一张纸、二维空间,你是很难表达的。
戴庐可:艺术还是要用手。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对,这就是为什么油泥模型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如此重要。你有任何想法,你在上面去尝试的话,是非常快的。今天给你一个任务,感受一下你有一个想法,如何在物理世界中做出来。
戴庐可:那我试试吧。
戴庐可:我觉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这几年越来越好看了,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中国车企副总裁 陈政: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得非常迅猛,对审美和对设计的提升是非常大的。有技术的赋能,又有整个大环境的一个提升,所以设计会越来越好的。
解锁“最强大脑”
探索宁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车身:戴庐可,戴庐可,抓紧上车。
戴庐可:有车叫我是吗?你好。
车身:上车。
继续向南,我来到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造车版图”的下一站——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研发中心。
在研发中心,我还看到了汽车研发的好多环节——对驾驶感的调校、对噪音的控制等等。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里的“联合攻坚室”。为了让产品研发更快,许多供应商的研发人员就常驻在整车企业中,只为让一台新能源汽车变得更好。
每分钟1辆车!
走进车间亲眼见证汽车的诞生
戴庐可:我听说是在这边,这些零件被组成完整的一台车,进去看看。
中国车企工厂总装车间高级经理 张宇:我们这个就是利用5G和AI成像的技术来去比对,我们生产的订单和我们装车的实物,来确保我们150万种组合能够装成正确的零件交给我们的客户,目前在世界上绝对是领先的。
戴庐可:这里一个小时这样出来多少车?
中国车企工厂总装车间高级经理 张宇:一个小时可以有60台。
戴庐可:那就是每分钟一辆。
看到一辆辆新车下线,我脑海中的新能源造车图景也越来越清晰。长三角各地分工合作——江苏可以提供电池和道路测试,上海提供设计,浙江进行一体化压铸等,这些最后汇聚到长三角本地整车厂销往各地。
中国车企技术推广高级经理 柳斌:就以咱们所在这个位置为例,我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电池的部分、电机的部分、车身整体冲压的部分,非常迅速就能搞定在一起。我们常说一句话,说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一个维度,所以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从我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整个工业水平的提升。
“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一直‘加电’!”
这次到长三角地区调研,我看到了这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对产业链的齐全印象深刻,而且我们去的每个点之间的车程距离大约只有4个小时。我觉得开新能源汽车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一直加油,哦不,“加电”!
专家解读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李君如:戴庐可看到的“4小时产业圈”,实际上是一个齐全的、比较完备的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在长三角这个地方形成,不是偶然的,如果讲经验,最重要四个字叫“协同发展”,它背后也有四个字叫系统思维。这是中国可以和世界人民共享的经验。新能源汽车的好多技术,我们是通过集成创新形成的,大家一起研究,找到对接的路子。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它反映了中国重视创新,重视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如果说长三角有个中心城,上海是个点,长三角三省一市是个圈,那么它们现在进一步发展到沿着整个长江下游到上游,通过点、圈、带,看到波澜壮阔又亮丽的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中创造的奇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亮点。
总监制丨申勇 姜秋镝 张勤 胡作华
监制丨潘林华 许琪 高珧
制片人丨奚彧 杨琨
导演丨王璇
策划丨宋亮 薛婧萌 周静楠
编导丨石玥 李祎雯
摄像丨马迅 陈闻远 罗潇 柳明
剪辑丨王继阳 杨立威
新媒体丨王珈 陈奇 李亚茹
包装丨孙志伟
音编丨李明芮
支持单位丨慈溪台 余杭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399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37449 电子证书1052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