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ChatGPT火爆全网,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AI的进步,人们开始思考:我的工作在未来会不会被AI取代?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判断,部分重复性的工作的确有很大概率被AI取代,但是有一些职业很难被取代,比如“知识制作人”。
知识制作人
互联网催生了知识平台,催“熟了”知识付费,但两个颇具时代特质的概念如今也不再是摆在传统知识工作者面前的“新”命题。
面对漫长的职业生涯,传统与经验不再是个体甚至组织牢不可破的“护城河”,积极拥抱“知识制作人”的新身份,或许将成为我们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若要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知识制作人,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
在“碎片化时代”,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认知往往“由点及面”,缺乏系统性的思考。这就导致对于有些关键问题,就没有在一开始便解决好,甚至引起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不准确,对投入精力于事物的回报估计有误,甚至因为误解而干脆对于事物本身产生排斥。
那么,回到“成长为一位合格的知识制作人”这件事,我们就必须先来系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从何而来?
成为什么?
去往何处?
《知识制作人》这本书就解答了以上的困惑。
面对互联网与电商的深度捆绑,书店积极地尝试各种方式自救,“书店 ”模式由此诞生。
书店的空间是狭小的,但文学的世界却是广阔的。正如《知识制作人》这本书中提到的一样,有些变革半途而废,根源在于没有摆脱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每个个体都有差异,但顺应变化,大体上有两种策略:另起炉灶与渐进转化。
章永宏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我们无法摆脱过往,只能积极参与、探索新知;要加速个人成长,只能重构。
优秀的知识制作人应该同时拥有传统的和现代的技能。
02
知识制作人的七项修炼
时机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差别,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将来。
国际著名的公众演说家、励志图书作家罗伯特·舒勒曾说:“改变你的想法,你就能改变你的世界。”
作者在书中提到,知识制作人必须要进行七项能力的修炼。
第一点是算法。当投入同样的资源,为何产出的差异很大呢?面对市场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如何脱颖而出,关键是制作人进行的产品开发。这种情况下,制作人不得不掌握经济效率原理。整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掌握这样的算法,是制作人的职业起点。
了解经济效益指标,只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成本效率比,一个是时间。
社会效益的指标包含着获奖情况和社会评价。两者应该结合起来,品质佳是前提,销量大、寿命长是结果。
第二点是定位,好的定位可以创造不同。知识产品如何定位?作者在书中给出了明确的方法。定位有三个层次,分别是看趋势、跟竞争、找不同。看趋势最原始的一种定位,跟竞品是指学习和模仿标杆产品,找不同是指创造产品的不同价值。
在书中还提到了三角定位法,有机结合了看市场热点、找产品卖点、作者提炼亮点、结合客户痛点。
第三点是资源,一定要做好资源禀赋,对于出版业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作者、编辑与渠道。于制作人来说,一定要充分理解资源类型,聚焦关键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
作者还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剩下的几点:整合、跟进、运营和创新。
03
成长先于成功
培根曾经说:“登高位之人,无不沿旋梯而上。”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成为佼佼者只是一时,唯有持续不断地自我精进,拥有快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保持领先,实现理想,完成愿望,从而加速职业提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如加拿大学习天才斯科特·扬所说:“学习上的投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益处,前提是你能真正应用那些花时间学来的各种知识。如果只学习而没有实际的应用,就是在浪费生命。”
《知识制作人》这本书读起来令人激动,书中既有严谨的学术推论,也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作者娓娓道来中奉献给我们最亮眼的新概念。
新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景观,改变着我们的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方式。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我们都应该驻足,好好思考一下接下来应该如何做。
这本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引领我们成长。
推荐阅读
《知识制作人》
互联网催生了知识平台,催熟了知识付费。两个严峻的时代命题等待传统知识工作者解答:好事坏事?何去何从?
本书作者以30年书业经验为基础,以10年互联网实践为依托,提出了知识制作人的核心概念,为上述命题提供解决方案:融合新媒体与旧媒介的边界,化解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能的矛盾,依赖于知识制作人的成长。
全书共分3篇11章,分别回应知识制作人的三大成长问题:从何而来?成为什么?去往何处?一位卓越的知识制作人,必须经历专业理念的建立(上篇)、七项技能的修炼(中篇)、三种角色的转变(下篇),才能画出美妙的职业曲线。
不管你正在从事还是准备从事知识制作工作,无论你在传统行业还是新兴媒体领域,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工具、方法和思想上的启发和共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