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些人才发现创维(就是造电视的那个企业)居然也在造汽车。而实际上,创维造车至少已经7年了。
有人就疑惑了,居然都好些年了,为什么在街上没见过创维的车呢?其实这从侧面又说明,创维还不能跟造车的第一梯队相比。也有人觉得,一个造家电的跑去造汽车,是不是新能源汽车这块儿成了唐僧肉,谁都想来啃上一口?
公开资料显示,创维汽车2017年还叫开沃尔新能源,隶属于南京的金龙客车。到2021年才正式更名创维汽车,显示其母公司已变成创维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创维旗下的子公司,但现在的实际领导者是当年创维的创始人黄宏生。
今年初的时候,黄宏生曾对媒体表示,公司的销量目标是5万辆,国内外市场对半开。
这就意味着,在造车技术层面,不管投入多少,最终各家的成品车本质上都没太大差别——只不过是外观不同罢了。
如此一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看,买谁家的产品都行,在综合性价比考虑后,价格就会成为多数人关注的重点。就这样,价格战应运而生。
当国内开启价格战模式后,创维知道自己不具备优势,于是就退而求其次,把海外市场的规划份额提升到了五成。2023年时,海外规划的市场份额甚至提到了六成。
显而易见,创维是想扬长避短,避开国内的激烈竞争,试图走捷径去抄底海外份额。想法确实不错,但是在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完全不能盈利的情况下,创维还是争不过别的大品牌。
正因为争不过,今年初的“小目标”看起来就不能实现了。
实际销量为3万多辆就在前几天,黄宏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坦言年初创立的目标应该无法完成,因为截止到9月份,创维汽车的销量为3万多辆,而且还是国内外的共同销量。
眼看目标无法完成,黄宏生已经表示年初的目标不算数,希望到年底时,销量能够冲到4万辆。
有意思的是,报道显示创维汽车此前投入的100亿元,是母公司南京金龙客车“输血”提供的。这似乎说明,不光创维集团是背后的金主,金龙客车在这一领域并未完全抽身。
此外,创维汽车除了下调了今年的销售目标,也把明年预定的25万辆销售目标,下调到了6万辆。
黄宏生也一再表示,宁愿把量降低,也不能影响到现金流,否则受到威胁的就是整体。调低目标后,创维汽车今年的应收能做到盈亏平衡,也就是不赔也不赚。
而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目前已经能做到盈利的可谓凤毛麟角。
只有4家品牌在盈利创维汽车表示不参与价格战,除了现金流的因素外,另一个因素便是定价权。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谁的市场份额大,谁肯定就会拥有甚至垄断定价权。
前段时间,有造车大佬吐槽过汽车行业现在太卷。可实际上,各个大佬前一秒吐槽了卷,后一秒就身体力行投入到更卷的行列里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背后流动的资金在促使他们去这么做。我国的私家车市场正在迅猛扩张,现在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都是有能力买得起汽车的。
目前,年销量在几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还是常态。这是由于市场上的品牌还很多,在各家的技术没有颠覆性的突破之前,消费者选车的随意性还比较大。
未来,谁家的技术能取得突破,比如说电池续航真正达到一个新高度,那么市场更剧烈的洗牌才会到来。
在此之前,像创维汽车这样的品牌,还能继续在市场上试图扩大销量。
参考资料:
《创维汽车今年目标5万辆 黄宏生:海外市场是重点》 中国经济网 2024年4月29日《创维汽车下调今年销量目标 黄宏生: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是“自杀”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年9月25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日报 2024年1月31日《“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新华网 2024年8月12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2 企业收录2983 印章生成238555 电子证书1060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7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