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教授为新书写下“数字经济”这个名字时,恐怕不会料想到这点星星之火有一天会烧得像“信息化”一样燎原。
如今,根植于“云端”土壤的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中国正在为了深耕甚至主导这一“赛道”加速奔跑。
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广东速度”令人艳羡: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了5.2万亿元,占GDP比重接近一半,其中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约3.47万亿元。广东以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累计推动1.7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55万家中小微企业“上云用云”,成为数字化成绩单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国内头部厂商也在加快技术“助跑”的节奏。华为方面对笔者介绍,未来加大对符合国家层面定位的“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扶持,将会是数据云服务平台的战略重点。
4月20日,由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华为云主办 “专精特新 粤进未来”广东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在东莞市光大We谷宴客厅举办。会上,华为云带来了省级最大力度专精特新扶持计划和权益加速包,广东省内专精特新企业将专享总值达到3亿的专项补贴,权益将覆盖战略规划、新品研发、降本增效、业务增长等八个场景。值得关注的是,华为云还在现场为广东德瑞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力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广东省首批专精特新企业授予加速包,精准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01 核心议题
2017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成立Cloud BU,华为强力投入公有云。彼时,业界颇多质疑,公有云市场已经高手林立,华为云作为后来者,要想在国内外强手中杀出,谈何容易。而随着这几年间猛速发展,华为云在近期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了其财报收入。
3月28日,华为在深圳总部发布去年年报,2021年华为云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Gartner4月15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华为云以4.61%的全球份额位列第五。
作为华为新业务之一,华为云如今已是华为数字化能力输出的窗口。从全球范围观测,云计算足够支撑起一家大企业的营收,华为云有望成为未来华为业务重要新增长点之一。目前华为云的重点不在于增长,而是打造一个未来千亿规模产业的基础,华为对此也有共识。
从“争做世界第5朵云”的初试啼声,到迅速拿下关键客户、坐稳国内第一梯队的后来居上,华为施展的“云魔法”并非仅仅受益于政企服务订单。
华为云给出了帮助千行百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持续深耕数字化,加速“一切皆服务”,并给出了这样的诠释:“基础设施即服务,让业务全球可达;技术即服务,让创新触手可及;经验即服务,让优秀得以复制。”
这正是摸到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体温。根据麦肯锡的调研,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62%的CEO对转型的效果和进度不满意,认为需要外部力量支撑。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相对大型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上的储备积累,对于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来说,人才、技术、资金几个关键要素存在‘多小散’的特点,面临更大挑战,因此亟需数字化普惠平台和有成功实践的‘领路人’助力各地产业集群的重要主体——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一篇公开撰文中,一位华为云高层也将华为云定位成这样一位“领路人”。
这两年间,在华为云的工业合作伙伴中,专精特新企业的身影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这首先是对国家顶层设计思想的呼应。去年1月份,财政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出将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鼓励企业上云用云,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专精特新”成为2021年以来政府公文中的高频词,今年两会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数字化水温正在悄然变化。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有70%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烈,80%的中小企业愿意为数字化能力付费。对中小企业来说,专精特新正在成为一条拓展发展空间和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在华为云内部,如何用“智数升级”帮助这类企业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更强创新力和更高附加值,也是当下的核心议题之一。
02 广东范本
领跑全国的广东正在继续一骑绝尘。据悉,计划到2025年,广东将有超过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新业态、新模式日益繁荣。而在能够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厂商中,华为本身的制造业基因显然让它更懂这些本地转型期创新制造企业的梦与痛。
位于深圳的鹰眼科技与华为云的深度合作就提供了一套范式。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有深厚的研发能力,涵盖智能视觉制造系统、AOI(自动光学检测)以及智能视觉软件等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制造。
随着订单规模的大幅增长,以及新冠疫情推动的全球以云为中心的IT转换浪潮,公司原有的一套线下售后业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
三个月的时间,华为(龙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就为之配好了“处方”:一套完整的工业IoT解决方案。对鹰眼科技而言,一个敏捷的在线售后响应体系,能够大幅度加强公司和客户之间信息链接,帮助企业找出所关心的售后问题的答案。设备故障的原因是什么?谁来解决已售出设备日常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工程师解决多少售后问题?解决效率又是如何?这些信息数据的积累,也进一步推动了设备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的落地。
笔者从一位具有丰富制造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士处了解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国际上的先进理念,IBM、SAP这样的跨国企业很早就开始使用这样的管理工具,基本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从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阶段开始,历经运行管理、故障维修管理、备件管理等阶段,最后再经技术改造,直到报废,关键的连接点就是数据流。
“借助数字化的手段,让数据上云,就可以对设备信息进行履历管理,对历史故障信息进行在线记录,后续公司可以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包括为研发新产品提供数据支撑。”鹰眼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德普特则提供了数字转型的另一种可能性。该公司是一家生产触摸显示模组的企业,全球每14台手机屏幕模组,就有一台是德普特造。它是华为手机屏幕的供应商,也是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客户。疫情期间返工的员工需要隔离窗口,如何有序复工复产成为公司的刚需。
数据“上云”同样是华为开出的配方。“通过智能报表,可以清楚看到数十间宿舍的人员去留、隔离等情况,以前需要两三天解决的事情,现在最快一天内就能完成。”据德普特董事长李荔芳不完全统计,公司在推动智能化转变后,人工成本直接下降了25%-30%,“生成多维度管理报表,通过员工与设备关联的工作产出来判断人员技能的缺失,方便公司对员工技能提升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辅导。”
03 梯度权益包
过去这些成功范本可以视作华为云聚焦专精特新数字化的起点,相比互联网背景的厂商,华为本身渠道和服务点遍布全国的天然属性,让它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有着更近距离的感知。据笔者了解,华为云即将面向广东专精特新企业推出的专享加速包,将有更多梯度和维度的专项服务。
“针对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这次的加速包包含了三种形式,‘普惠包’、‘加速包’和‘巨人包’,其中,普惠包面向正在申请专精特新的新企业,加速包面向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巨人包面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华为云人士对笔者解释。
据悉,这套方案将从不同梯度出发,触达不同企业的心跳。比如,普惠包最高发放50万上云补贴券,为这些新企业提供专精特新政策及申报解读服务,定制企业数字化测评和上云解决方案,开设专精特新数字化直播课程等。
而针对初具规模的企业,加速包的上云补贴券最高达到了100万。华为云还会给予投融资辅导、企业数字化诊断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对于精品课程培训、品牌曝光、企业安全防护、通用AI解决方案等方面也有立体的支持。
相比之下,巨人包的上云补贴力度最大,最高达到200万,整体扶持也会升级。比如就新三板挂牌/北交所上市投行提供1对1辅导,并且针对所在行业解决方案创建共建共享的数字化方案,此外,还对这些“小巨人”开放30+精品课程培训和走进华为高研班,150+产业云/政务云基地商机推荐,提供产业链协同对接服务等。
04 数字化韧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打通堵点和痛点,可以锻造数字化韧性,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强化企业韧性,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上述人士对笔者多次强调了“数字化韧性”的理念。
在他看来,从经济角度看,数字化技术本身是一笔划算的账:数字化技术可以在商业楼宇运营和维护方面节省高达20%的投入;数字信号技术可以在不增加任何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提升20%的运力;而在工业领域,60%生产制造任务可以自动化,意味着可以实现更高的资源效率,使用更少的资源。
然而,除了技术和商业赋能,如何提升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基础的韧性其实是更加宏大、深刻的命题。
宏观层面,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指出:“韧性的锻造来自于我们对于产业技术能力和产业链短板的塑造,来自于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也来自于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使得我们的内需市场更加稳定。”
具体到一家家微观企业,数字技术作为转型中的基础性资源,其感知分析能力能够赋予企业信息处理的能力,扩展信息获得渠道的广度和深度,明确威胁的性质和程度,使企业能够以客观开放的心态,快速灵活处理不确定性事件。
IDC就在《打造企业数字化韧性的战略与举措》研究报告当中提出:“数字化韧性即组织利用数字化能力迅速适应业务中断,恢复业务运营,从变化中育新机的关键要素。”
后疫情时代将一些企业卷入困局之中,在这个特殊语境下,数字化转型的韧性塑造还有另一层意义:促使企业价值创造模式从传统线性状态转向以跨界融合、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主的新常态。
“整合协同体系可以构建企业互惠关系,塑造关系培育了韧性,能够弥补企业资源和能力在破坏性危机下的缺失,比如有些企业在疫情冲击下经营业务中断,无法形成统一行动,资源和能力难以激活。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协同平台以远程操控交互、跨职能和组织边界方式,就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竞合关系的重构,实现了利益共同体之间多维度整体沟通协调的秩序化,这种互惠关系式的数字化共生业态就是更具有韧性的。”笔者综合多位经济观察人士的分析得出结论。
“对专精特新企业而言,数字化韧性是面对内外部环境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构建自身业务能力护城河,在复杂多变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能力抓手。锻造数字化韧性能够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做到提升业务敏捷、降本增效,并深化数字化战略。”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表示,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是一面旗帜,通过稳健、效率和服务三个驱动,锻造了“数字化韧性”的专精特新企业,会引领所有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方向。并使中小企业群体有机会成长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以上内容为第三方品宣,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