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AI)人工智能 > 文艺评论|狂飙突进的ChatGPT能否超越艺术家的创作
文艺评论|狂飙突进的ChatGPT能否超越艺术家的创作
来源:文汇网
2023-06-17 20:58:51
566
管理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采访:邵岭 文汇报记者

在ChatGPT引发的各种讨论里,最受关注的大概就是:它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甚至代替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这是因为,艺术的本质直接指向人类内心和精神,艺术创作由此关乎人的存在之根本。

本期独家对话,我们就此与两位专家进行探讨。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现阶段,关于这个话题,任何观点都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

文汇报:一段时间以来,关于ChatGPT介入各类艺术创作的案例此起彼伏,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其能否超越从而取代人类从事艺术创作的讨论。如何看待由此产生的各种担忧?

尚辉:就绘画领域而言,担心ChatGPT会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西方艺术观念。在西方传统艺术语境中,绘画是一种再现性艺术,而从古典主义时期到现代主义时期,到后现代主义时期,其发展都是和技术、和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工业革命让我们看到了机器形成的视觉审美;而到了当代艺术阶段,图像和视频的广泛传播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和视频的传播力使得西方的再现性艺术进入了低谷阶段,艺术家们不再着眼于怎么样通过再现去创作作品,而是强调怎么样把观念放入图像中去进行传播,由此生成了人类艺术的一种新类型。

然而中国绘画讲究的是写意,从根本上就和西方的再现性艺术不一样,也就相对来讲没有受到技术的挑战。方增先先生就曾经在观看了几届上海双年展以后说过:原来以为引进双年展是开阔中国人的视野,开阔中国人对世界艺术的观看,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但是我也突然明白这些艺术和中国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回到ChatGPT,实际上和这个问题是一样的。把艺术创作理解为通过人机对话将中外历史上所有的图像或者绘画语言、绘画风格都按照我的想法汇总起来,生成一个新的作品,是很肤浅的。

因为每个艺术家在使用不同的语言形成风格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主体。一方面,这个主体根据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感悟而创作作品。这种遭遇和感悟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任何机器无法达到的。这并不是说我们今天的绘画风格的形成,没有对历史已有的风格进行综合,而是说每一个艺术家的成长的经历是不同的,而这种经历的不同,造成很难把某一个艺术的某些语言进行归纳和离析出来进行再创造。另一方面,这个主体在自己的整个创作生涯中都在探索图像和材质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我们必须承认,水墨在生宣和熟宣上的呈现是不一样的。但人工智能创作的只是图像,然后被打印在纸上。离开了材料,它只能模仿油画或者水墨,却不是真正的油画或者水墨。那种认为将很多图像素材输入计算机,从中分析各种绘画语言,将之进行拼贴就形成了一个新的作品的观点是对艺术的一种误解,否定了艺术家作为主体的创造作用。

所以,我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艺术的研究水平,帮助我们更快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但不能替代一个真正艺术个性的形成。

文汇报:实际上,人类的很多工作都已经被智能化机器所取代了。但似乎直到人工智能表现出艺术创作方面的能力,才真正引发人类的担忧。这或许是因为,艺术的本质直接指向人类内心和精神,艺术创作由此关乎人的存在之根本。我们讨论人工智能能不能替代甚至超越人类进行艺术创作,其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才是人类无法被替代的部分?

尚辉:真正不能替代的,是你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和体验。即便将来有了机器人替身可以替我们谈恋爱,我们每个人都仍然想要自己去谈一场恋爱,自己去经历那种爱和被爱的感觉。同样,即便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甚至超越人类去创作,人类自己仍然会想要通过创作来亲身经历一场对美的追求。

同时,面对人工智能,人类还应该有这样一种警觉,不要完全依赖机器来看世界,而是要用我们的肉眼来观看和体验世界。如果说这个世界完全用机器、完全用电脑代替我们的眼睛,人类是不是已经发展到很可怕的境地?

江晓原:我前面说,每一个人工智能的开发者都会以让人工智能超过人类为目标,所以真正值得追问的是从业者:这个目标是合理的吗?不,这个目标根本就是荒谬的。

我一直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分近期、中期、远期三种。近期,造成人类失业;中期,失控并反抗人类;远期是什么?就是它既全能又至善,对人类言听计从,什么都能替人类做,而且做得比人类好。每一件它们能够比人类做得好的事情,都会消解掉人类的一部分生存意义,包括文学和艺术。而当它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好的时候,看起来人类能够舒舒服服享乐了,而人类的生存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这样的人工智能,是会毁灭人类文明的。

作者:尚辉 艺术史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邵岭 文汇报记者

编辑:徐璐明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617470285@qq.com
关于作者
细雨入梦(普通会员)
文章
423
关注
0
粉丝
0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成员 网址收录40335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193705 电子证书831 电子名片53 自媒体26178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5174号-7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