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随着华为等科技巨头不断推出新的平台和技术,自动驾驶在国内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浪潮。
然而,不管有多么抢眼,自动驾驶也很难快速找到商业化的突破口。原因很简单,复杂路况和极端天气,对自动驾驶形成了巨大挑战。如何保障安全性问题,是行业在未来几年内都难以迈过的一道坎儿。
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工况。不过,在实现商业化这条路上,商用车却走在前面。
● 商用车自动驾驶新模式
图森未来,是一家专注于卡车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公司,今年4月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目前总市值已近900亿(人民币)。
顶着“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光环的图森未来,提升了人们对商用车新的商业模式的认知。
与此同时,在特定环境下,商用车更易现实自动驾驶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共识。
未来,自动驾驶在港口、物流园区、矿区、机场、干线物流、末端物流等六大商用车场景中,或许还能孕育出更多的行业巨头。
其中,港口具有车辆干扰少、路线复杂程度低等多种特性,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最佳场景之一。
实际上,早在2018年,东风柳汽便着手探索牵引车自动驾驶技术。
在本次活动中,东风柳汽还展示了第二代无人集卡“乘龙幻影”。
这款车应用了高精度线控底盘、面向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新电子电器架构,基于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拥有高算力、高可靠等特点。
此外,将多种传感器与控制器冗余设计,功能安全级别更高。通过5G-V2X车路协同技术,实现超视距感知与网联协同决策,并采用云控平台实时监督,可实现远程人机共驾的目的。
● 5G背书
当然,如果想在港区实现自动驾驶集卡的大规模覆盖,一定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网络传输系统。
当前港口网络通信多采用光纤、WIFI的通信方式,但前者成本高,后者抗信号干扰能力差。不过,随着5G的快速布局和落地应用,这一痛点或将可以得到解决。
5G相比于4G,速率提升了143倍,不仅可以降低光纤铺设的高成本,还能具有延时低、带宽大等特性。
因此,5G是港口现实自动驾驶集卡的最佳保障。
6月25日,中国广电及中国移动700M无线网络设备招标集中采购正式启动,采购规模约为48万站。
700M覆盖效果更好,用电成本更低,维护成本更少,这标志着5G网络会进一步普及和好用
● 自动驾驶集卡实现共赢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港口效率的降低使得出现了集装箱短缺的危机。因此,向智能化转型来提升运营效率,或许将成为未来港口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外,当前港口运输更多的是采用柴油集卡,导致能耗在港口成本中居高不下。人力短缺,成本高企也是降低港口利润的主要来源。
数据显示,能耗 人力已占到港口总成本的六成以上。
2020年前2月北部湾港是全国主要港口中鲜有的逆势大增的港口,2020年前2月在疫情影响下吞吐量仍高速增长,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8.05%、27.63%。2021年前2月仍然继续同比增长12.3%、41.7%。
2021年1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跨入全国前十。
由此可见,东风柳汽与中国移动、北部湾港如果能在自动驾驶集卡领域实现深度合作,那么这或许将会形成“三赢”的局面。
● 编后语:
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谁能在六大应用场景中脱颖而出,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未来已来,只有为此做足准备的一方或许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文/赵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4 企业收录2983 印章生成239667 电子证书1065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