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在小说《世界主宰者》中描述了一种带有龙翼的空中飞车。100多年之后,这一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飞行器正走进现实。
飞行汽车,也即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一种结合了飞行器和汽车特点的新型交通工具。
10月21日,小鹏汇天自主研发的“陆地航母”飞行体在完成了一系列严谨而全面的测试后,正式实现首次载人试飞。而此次试飞的驾驶者,是小鹏汇天的创始人赵德力。
在完成首次载人试飞后,赵德力宣布启动“高管5000公里试飞”计划——让小鹏汇天的高管团队亲自参与飞行体的试飞工作,通过累计5000公里的飞行里程,全面检验飞行体的性能与可靠性。
飞行汽车,真的要来了吗?
众车企布局“飞行汽车”
目前,从国内的小鹏、奇瑞、广汽、吉利等车企,到国外的大众、丰田等车企,甚至包括波音、空客等企业,都在争相布局飞行汽车。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低空经济时代来了吗”截图
在今年5月的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上,有嘉宾就高昂的价格质疑飞行汽车的前景。赵德力回应:“飞行汽车的价格大概不会超过200万,也就是100多万。飞行汽车是纯电,没有加油成本。充电一次100度电,100度电现在就算它二三角钱1度电,也就几十块钱。期望在第一个阶段——肯定是小范围的、人群不会那么多、大概一年可能全球会有1万人以上能够购买这个产品。”
不仅是成本,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近日发布的研报《加快飞行汽车发展和应用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认为,目前仍有诸多因素制约飞行汽车发展和应用。
在管理层面,飞行汽车在政府内部的管理职责归属尚不明确。“陆空两栖构型的飞行汽车作为典型的跨部门交通工具,属于航空器还是汽车暂未形成最终定论,导致执行层面规则和标准不明确。”
在产业链层面,通用航空机场和起降点建设不足。截至2023年底,国内通用航空机场仅449个,不足美国的2.2%,七成分布在东北、中南、华东地区,近四成仍以跑道型机场为主。而对于飞行汽车,在通航机场和起降点还需要匹配充换电、检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新要求,当前的通航机场数量及其基础设施情况难以满足产业需求。
此外,在动力电池方面,满足飞行器安全性、续航等要求的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中,需要进一步利用好热管理、优化飞机空间布置,持续改善飞行器设计,加速新产品落地。
《建议》认为,目前仍需建立跨界融合的良性发展生态环境。在管理上,要分批次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空监管体系;应用层面,要建立低空出行全生命周期产业配套体系;同时,要建立跨界融合的良性发展生态环境等。
普通消费者究竟还需要多久才能真正享受到飞行汽车带来的出行便利?目前依旧是未知数。
作者:刘珊珊
编辑:郑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4 企业收录2983 印章生成239784 电子证书1065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