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报】
行业发展
1.网络货运行业首次签订集体合同
5月2日,由全国总工会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70名货车司机代表与相关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覆盖380万货车司机,并对其关注的运费收入、运输保障、运输安全、协商协调机制等权益保障问题作出明确回应。
点评:这一创新尝试,将推动整个行业在货车司机权益保障方面的进步。
2.2024北京车展闭幕,89.2万人次到场参观
5月4日,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圆满闭幕。10天期间,2024北京车展共吸引观众89.2万人次到场参观。
点评:此次车展带来了新车型新技术,也带来了新现象新理念,意义非凡。
3.4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
5月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49%,较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
点评: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总体来看物流运行向好基础进一步巩固。
4.4月汽车产销双增长,新能源市占率达36%!
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4年4月汽车产销数据。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0.5%和12.5%,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6%。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01.2万辆和90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和10.2%。
点评: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突破六成,再创佳绩,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蓬勃活力的体现。
5.日本车企在华市场份额降至近10年新低
5月14日,行业统计机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日系乘用车在华市占率降至15.2%,创下了自2013年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正迅速增长,逼近七成目标。
点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滞后是导致日系车企在华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6.北京南站开始自动驾驶实车测试 暂不开放载客服务
从5月23日开始,北京自动驾驶车辆正式在北京南站地区开展实车测试工作。本轮测试暂不开放旅客承载业务,主要任务为适应周边的交通环境与线路。
点评:自动驾驶应用更进一步。
7.超八成中国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
5月30日,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调研显示,81.6%的中国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65.1%的受访企业新增订单较上季度增长或持平。目前,中国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
点评: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优势产品出口支撑了外贸的增长和向好发展。
企业动态
1.长安汽车:与华为的投资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5月6日,长安汽车公告,公司与华为的投资合作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基本完成本项目涉及的财务、法务、业务与技术尽职调查。当前,双方正在就交易关键条款进行进一步协商。
点评:传统车企巨头与智能化领先的供应商合作,有助于加速智能汽车变革。
2.上汽回应欧盟反补贴调查:拒绝提供商业敏感信息
5月7日,上汽集团表示,已全面配合欧委会,已经按照WTO和EU规则,提供了所有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必要信息。值得指出的是,诸如电池的配方等商业敏感信息,应该不属于该范畴。
点评:依法依规,拒绝不合理要求,值得称道。
3.余承东账号认证已修改,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5月8日,余承东个人账号的微博认证已经发生改变,最新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取消了华为终端BG CEO的认证,与此同时,华为何刚的最新认证为“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
点评:余承东的工作重心将更多聚焦在汽车业务上,这有利于推动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不断增长。
4.极氪赴美IPO,仅用3年就叩响美股大门
美国东部时间5月10日,极氪正式在纽交所上市交易,连涨两日的股价表现也打破了近年中概股的颓势,不仅完成了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而且也让极氪的投资价值逐渐显露。
点评:让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
5.大众汽车安徽公司增资至138亿元
5月12日,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73.56亿人民币增至约138.56亿人民币。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由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淮汽车分别持股75%、25%。
点评:增资行为本身就是对中国市场有充足信心的证明。
6.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公司成立
5月14日,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合资公司成立。高管团队已经组建完成,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出口业务,目标是到2030年在中国市场以外销售50万辆电动汽车。
点评:“走出去”的形式不拘一格,这也是共享发展机遇的良好范例。
7.理想汽车开启新一轮人员调整,优化超过18%
5月16日,有报道称,五一假期之后,理想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按照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超过5600人。
点评:在2023年交出最佳财报之后,理想汽车的发展遇到了波折,及时转向和进行调整,或许是为了进一步在竞争中提升效率和效能。
8.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开工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
5月23日,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产量将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
点评:投资中国,表明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编辑:薛亚培
本文来自【中国汽车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4 企业收录2983 印章生成239413 电子证书1065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