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科技科学 > 欧美电车寒气对行业影响几何
欧美电车寒气对行业影响几何
来源:中国汽车报
2025-04-22 13:48:01
138
管理

04 欧美“间歇惰性”为中企“出海”添机遇

在欧美市场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同时,中国市场上电动汽车产销及占有率仍在一路攀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占率达到35.2%。其中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433.9万辆,同比增长35.1%;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3.2%。截至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已超3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也不断走向海外,开拓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欧美市场电动汽车的“降温”,跨国车企遭遇转型的“间歇惰性”,与中国市场电动汽车的火热和中国车企的“一心向电”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认为,这是有客观因素存在的。她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今年6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欧洲考察时与当地经销商集团及协会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得到的反馈是,现阶段欧洲电动汽车销售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电动汽车售价偏高,且消费者担心电池寿命、续驶里程等,充电设施也不完善,充电时间较长,影响使用。另一方面,对于电动汽车,销售人员需要具备非常专业的知识,且要花更多时间做推销,因此积极性不高。另外,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地区电价上涨,电动汽车在使用环节并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再加上去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补贴大幅下滑,这些都是制约当地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郎学红指出,这些也曾是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中遇到过的问题,但包括电池性能、充电时间、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而在欧洲,现阶段还无法解除这些制约因素,也不太可能在短期追求快速提升电动汽车渗透率。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也持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畅销,离不开国家多年来的政策扶持,将整个产业链带动了起来,且出现了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而欧洲车企的转型比较慢,缺乏革命性的产品;另一方面,国外的油价没有那么高,电价则相对高一些,这样的能源结构使得其不像中国那么适合推广电动汽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此前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从全球汽车业的高度来看,大家对于转型的根本态度没有变,变的是节奏,做的是战术上的调整,绝不是战略性的。从我们自身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新能源汽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通过创新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我们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环境进一步完善和国际化战略布局上下更大功夫,全方位巩固和扩大产业发展优势。”

“欧美并不是不重视电动汽车,而是认为基于目前的情况大规模推广有难度,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并不是说我们的发展方向错了,而是说欧美市场的客观条件以及车企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了这样一个局面。这实际上是给中国车企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出海机会。”纪雪洪告诉记者。

7月30日,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表示,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绿色属性更强了。另据市场研究公司创博数据(Data‐force)的数据,今年6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注册电动车新车超过2.3万辆,环比增长72%,是欧洲市场电动车整体增速的两倍,占当地市场注册量的11%,创造单月新车注册量纪录。

文:张冬梅 编辑:万莹 版式:王琨

给小编加个鸡腿!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617470285@qq.com
关于作者
月深沉(普通会员)
文章
1214
关注
0
粉丝
0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成员 网址收录40406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1491 电子证书1076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64547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5174号-7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