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些人才发现创维(就是造电视的那个企业)居然也在造汽车。而实际上,创维造车至少已经7年了。
有人就疑惑了,居然都好些年了,为什么在街上没见过创维的车呢?其实这从侧面又说明,创维还不能跟造车的第一梯队相比。也有人觉得,一个造家电的跑去造汽车,是不是新能源汽车这块儿成了唐僧肉,谁都想来啃上一口?
现在跨界造车的企业很多,你觉得创维能笑到最后吗?国内新能源汽车格局这样人人参与,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为什么不去争夺市场,说明创维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无法先垫资投入去参与价格战。关于这一点,黄宏生在采访中实际也给出答案了。
他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现金流。很显然,那些能继续参与价格战的车企,说明现金流还很充裕。而创维不愿意参与,恰恰说明不能。
根据上半年各车企的补贴优惠数据显示,至少有40个汽车品牌共100多个新的车型,在销售中采取了补贴和降价政策。
首当其冲的是特斯拉,无论是市场还是影响力,国内外别的车企都还不能与之抗衡。
而在国内,能够“随心所欲”调价的则是比亚迪。因为整合了上下游的供应链,制造高度垂直成本进一步下降,所以可以随意调价,进而掌控市场的销量和规模。
其实回头去看,当年燃油车占据霸主地位时,市面上各类汽车品牌也很多,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则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被滚滚的时代洪流冲跑了。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也是如此。不管参与的企业是坚持还是放弃,其中的大部分最后都将离场。
前段时间,有造车大佬吐槽过汽车行业现在太卷。可实际上,各个大佬前一秒吐槽了卷,后一秒就身体力行投入到更卷的行列里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背后流动的资金在促使他们去这么做。我国的私家车市场正在迅猛扩张,现在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都是有能力买得起汽车的。
这些企业能够拿出这么多的资金参与,本身又能说明社会上大量的投资资金,也都流向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领域。
正所谓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普通人可能聚拢不了这么多的资金去造车,但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有名气的商人企业家,他如果想参与造车,就一定有能力和有办法拉来投资参与。
以上,便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就是因为参与者多了,所以市场上的品牌才显得拥挤不堪。
目前,年销量在几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还是常态。这是由于市场上的品牌还很多,在各家的技术没有颠覆性的突破之前,消费者选车的随意性还比较大。
未来,谁家的技术能取得突破,比如说电池续航真正达到一个新高度,那么市场更剧烈的洗牌才会到来。
在此之前,像创维汽车这样的品牌,还能继续在市场上试图扩大销量。
参考资料:
《创维汽车今年目标5万辆 黄宏生:海外市场是重点》 中国经济网 2024年4月29日《创维汽车下调今年销量目标 黄宏生:以亏损换取市场份额是“自杀”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年9月25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日报 2024年1月31日《“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新华网 2024年8月12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6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1516 电子证书1078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