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数据、算法、算力是拉动AI的三驾马车。若想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自然需要在这三点上下足功夫。
“没有强大的算力,做ChatGPT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2月24日,在由鹏城实验室、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ITISA)主办的第四届OpenI/O启智开发者大会上如此说道。
同样认为算力会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一大问题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他在2022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分析中美人工智能差距时表示,“中国在大数据方面的应用,比美国要做得好。但在算法上面,重要的算法基本都是美国人做出来。但好在中国人足够勤奋好学,经过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中国人也学会了。”
但在算力上,截至2021年底,全球算力总规模521EFLOPS,美国算力总规模140EFLOPS,占31%;中国算力总规模140EFLOPS,占27%。“算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得算力者、得未来,我们开始步入算力时代。”郑纬民说。
中国要如何后来居上,快速提升算力?参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国应该集中力量,加速建造一张开源开放的算力网。
像建设电网一样建设“算力网”
人类社会发展一直伴随各种“网络”的建设与演进。
最早是公路网和铁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电力网成为了重要基础设施。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演进成为了互联网。
当下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正在作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应用模式。继续往下演进,算力网作为基础设施的下一个形态,将促成互联网真正融入产业。
然而,算力网还需突破一批类似“特高压”的核心关键技术,才能做到将算力转换为如同电力一样的基础性供给单元,通过“高通量、大带宽、低延时”网络输送给用户。
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下,中国算力网应运而生。“算力网就是将国家级的计算设施进行互联互通,达成高效计算的模式,最终希望能实现算力像电力一样的供给。”鹏城实验室,AITISA联盟算力网推进组组长余跃说。
据中国信通院编写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2)》,中国已投运的只能计算中心近20个,在建智能计算中心超20个。
在算力走向全国一盘棋、一张网的基础上,下一步则是在算力上继续优化,提升算力系统的效能。
目前在算力发展上普遍存在转化难的问题,郑纬民举例称,一台计算器理论值已经1EFLOPS,但是运行实际软件可能只有理论值的10%-20%,这中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需要得到解决。
用“开源开放”让算力网更高效
“开源开放”是提高算力的转换率关键之一。
北京智源研究院院长、AITISA秘书长黄铁军还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辐射性极强的基础技术,不能垄断控制在某一个机构、企业或者个体的手上,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技术,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人工智能的最大效益开发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开源开放”作为四个基本原则之一,2017年写入了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之中。
同时,开源开放也有助于实现另一大基本原则——市场主导。“只有开源开放才能提升创新的质量。”黄铁军认为,通过开源汇聚的成果,能有效淘汰低水平重复项目。“例如,很多不开源开放的项目,说白了就是小循环产生的结果。只有放在阳光下,让大家都去看、去参与,才是真正的创新。”
此外,开源可以让软件的研发更加高效,让公司更早的看到客户资源;开源还可以促使人才之间达到充分竞争,在优胜劣汰中,培育出中国新一代的创新者。
回顾过去4年的成绩,OpenI启智社区作为科技部领导下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截至2021年末,150余个项目里有40个项目已经做了开源,还有30多个项目正在计划开源。
“但是这些成绩,对比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和要求来说,可能还不够。在ChatGPT走向全民讨论,迎来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之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开源开放的步伐。”黄铁军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