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一代奇瑞风云上市。到2002年,年销量达5万辆,当时媒体称其为“国产老三样以外的最佳选择”。但它似乎是突然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上市前有关其设计、研发过程少有报道,“风云”究竟如何诞生?今天就补齐这块被忽略的拼图。
这波“查重”操作虽显幼稚,却帮助西雅特赢下诉讼,“标签Ronda”被视作西雅特独立的转折点。
但独立就等于胜利吗?
“独立”未改变西雅特没技术、没产能的状况,在欧洲存活下来很难。实际上,西雅特脱离菲亚特后,51%的股权就被大众买走,86年底增持到75%。如今提及西雅特,大家会说这是大众下属品牌,所谓“独立”的仅仅三年。
折腾半天,只是从一家转到另一家名下,“黄军这不白来了吗”......
其实并非白折腾,西班牙人选择与大众合作有一个重要前提:要保证品牌自主性。这有何意义?虽然西雅特现在是大众全资子公司,但其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位于西班牙马尔托雷尔(Martorell),至今西班牙人都能参与造车全流程。
这为西班牙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西班牙本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带来大量订单,为西班牙年轻人带来了成为汽车精英的知识和机会。
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保持自主性的前提下,是此前菲亚特的整车输入合作模式无法带来的,因此这次独立指向胜利。
赢得胜利的关键——西雅特Toledo
大众能为西雅特提供技术和资金,但如何理解市场,如何针对需求推出合适产品,需要西班牙人自己把握。这很好理解,想借助大众恢复本国工业,就得体现自己的价值。而西雅特Toledo就是体现西班牙人价值的第一款车。
在大众入股之前,西雅特销量最好的一款车叫做马拉加 (Málaga),这款车像捷达,但属于菲亚特时期的“前朝余孽”:
西班牙人从马拉加上总结经验,决定塑造一台介于紧凑级和中级轿车。这个理念很先进,放在10年前这叫“A 级轿车”,上汽大众“德原朗”主打这个概念;放在现在叫“PLUS”,已经被各大车企“玩烂”。
有了定位,接下来就是整合资源。最初,大众为西雅特提供了一份半成品项目,该项目中是一款定位低于帕萨特的轿车,恰好接近定位。但西雅特的负责人分析了这款车的可能性和特性,它太大了,不符合品牌的客户形象。
可当时的西雅特应该展现什么形象?探究过程中,其品牌调性的雏形便形成了:
实用,但要带有西班牙式的激情。
也就是
passion!!!!
1986年3月,西班牙人通过大众高管联系到Italdesign的传奇设计师乔治亚罗,邀请他为西雅特设计一款理想中的轿车。
1987年9月份,第一批方案正式定稿,其造型如下:
西班牙人借着车型热度,疯狂尝试各种车型风格。比如推出高性能版本的西亚特 Toledo Sport 和 Toledo GT,这些车型为西雅特积累了不少市场信息。
Toledo GT,0 至 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 8.4秒
第一代西雅特研发和设计总花费为1.5 亿欧元,生产七年,这份投入获得巨大成功——第一代Toledo在1991年至1998年期间售出 559.000 辆。西雅特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收获了大量用户,最重要的事学会了如何向市场投放成功产品。
1999年,Toledo借助奇瑞进入中国,又开启一段成功经历。
回望整个过程,其实大家开的不只是一台奇瑞A11风云轿车,还是西班牙汽车人的半部奋斗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5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2273 电子证书1086 电子名片62 自媒体6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