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科技在不断地发展,通过社交软件聊天和网上银行转账都已经成了生活常态,而电信网络诈骗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不法分子通过一些新型网络诈骗手段,把黑手伸向了我们口袋里的钱。甚至最近还出现了一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人脸冒充熟人进行诈骗的案件,受害者误以为眼见总该为实了吧,结果却受骗上当。可以说,通过社交软件聊天等进行的诈骗呈高发态势,而通过短信等传统方式进行的电信诈骗手段依然存在。本期节目我们就通过几个案例了解一下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新花招,请大家提高警惕,谨防受骗上当。
5月底的一天,山东济南商河县的冯某正在家里用手机短视频APP翻看视频,突然他在APP里收到一条私信的请求。
这种筛选降低了犯罪的成本。如果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诈骗短信,那么骗子就不会浪费时间。如果连这条是诈骗信息都看不出来,真的按照对方的指示去进行后续操作,那极大概率也无法识破后面的所有连环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林美玉:“我觉得还是受害者本人的意识问题,受害者有可能确实不太了解现在的诈骗形式,有一种可能是他确实觉得自己被误判了,所以很紧张,在不了解骗术的情况下,他就有可能在紧张的情况下做出一些错误判断。”
随着时代发展,诈骗短信也不断变换花招,从冒充公检法到假冒通信运营商,诈骗理由从银行转账、退费退税到航班取消、快递丢失、考试作弊等等,不断混淆视听。老的诈骗手段内容翻新,新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都需要引起大家高度警惕。
林美玉:“不管是微信还是QQ,还有手机号,这些都是诈骗分子通联的一个工具。现在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有一些新的特征出现,新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比如像前面提到的AI换脸,还有利用共享屏幕等方式去实施诈骗。只要大家记住,在要转账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确认对方的身份,以及这件事情本身是否合理。”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花样层出不穷,新老诈骗手段交织。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警方正在持续进行严厉打击,惩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我们作为个人,也要提高识骗防骗的意识,建好自身反诈的防火墙。不管是短视频平台、聊天软件,还是短信、电话,涉及到任何银行转账、借钱、投资等等和钱有关的事宜,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多方面、多渠道核实清楚,避免上当受骗。而对于像AI这样的新技术领域,也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