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视角拉大,在2014年—2023年的十年中,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别为8.99%、8.7%、8.3%、7.8%、7.3%、6.3%、6.2%、6.1%、5.7%和5%。可以看出,除了2019年下滑了一个百分点,其次下降幅度最大的就出现在2023年,达到0.7个百分点。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面对利润率的不断下滑,经济领域专家表示如果长期延续下行趋势,会给汽车产业链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届时上下游企业运营以及消费市场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利润下滑三大因素:规模、需求、格局
汽车产业利润率下滑,通俗理解就是汽车产品价格下降,企业不赚钱了。
专家指出汽车利润率下滑一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含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有消费需求的变化;既有规模经济的效应,也有商业模式的各类创新;既有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更有平台经济带来的推动。
从近期的市场竞争来说,汽车利润率下降与近两年持续进行的“价格战”有很大关系。车企为了争取更多的销量和更大的市场份额,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就有三十多家汽车打出产品优惠、价格补贴的营销口号。
虽然从近期来看,在豪华品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步走出高强度的“价格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经过两年“价格战”的影响,车企和消费者想要快速撤离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另外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下,他们的汽车消费观念不断迭代,选车标准有所提升,因此购车需求不再像过去几年那么强烈,决策过程也不断延长。总之,汽车消费市场的改变是利润率下滑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再看跨国企业,在刚刚发布不久的二季度和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只有通用、丰田等少数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宝马、奥迪、梅赛德斯-奔驰、Stellantis集团出现营收和利润双下降,大众方面也提前下调全年营业利润率至6.5%到7%。
其中值得一看的是,特斯拉第二季度总营收为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而净利润为14.78亿美元,同比下降45%。有分析人士甚至表示,当特斯拉这个挣钱大户都觉得挣钱难了,其他车企想要提升利润还有何容易可言?
当前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由于竞争压力大,利润主要靠出口和高端豪华两种方式取得,其它大部分企业盈利下滑剧烈,生存压力加大。相关专家预测,汽车行业利润率短期内回归原本水平比较困难,中长期或呈下行趋势。
在这种大环境中,车企想要在利润层面上实现有效转身,只有一方面通过优化供应链、产品设计等方式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同时紧跟经济发展周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产品技术创新,以智能化盈利,从而破浪前行。
全球经济放缓,汽车企业普遍承压,他们的挑战也比过去多得多,5%的利润率也不是一个低点。但可以明确的是,未来汽车发展必然会在创新与品质并行的路上,带来时代的改变。汽车企业只有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6 企业收录2984 印章生成243802 电子证书1088 电子名片62 自媒体7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