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吧:
ai没法替代拔尖的那一拨起点中文网的网络作家。是的,加了限定词:拔尖。下面会结合我最近对ai的一些思考,聊聊这个问题,会涉及到ai是否能取代人这样的话题。
首先,ai取代的行业/职位有着这样的特点:有一定的基础准入门槛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对于个人独创性的要求并不高取代的职位、一般来说是中低级人才,少部分会是高级,但资深和专家很难举个例子,绘画就属于基础准入门槛较高的行业(需要多年学习);而ai落地进游戏制作现阶段的门槛其实属于是可以规范化、标准化的;还是前面的绘画例子,对于很多美术从业者来说,个人表达、创意、设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甲方的需求,保质保量(没有别的意思,对于所有行业的中低端美术都是如此)
说了这么多,回到问题。写文章、写网文有着如下特点:写东西基本没什么学习门槛,且自从人类有了想象力(不用有文字)以后,卷讲故事这件事就已经在路上了写出读者愿意阅读的文字,往往需要至少做到从业者里面的前5%,甚至更高量产文字这件事在ChatGPT出现前已经司空见惯,公众号文章洗稿、免费网文大潮等等均是如此。且时至今日,ai的写作水平,是不如那些量产文字生产者的对于故事创作,一直都有人追求一些创作公理、标准。例如英雄之旅模型,但就算总结了很多写作标准、套路,现代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源,也并没有诞生更多的好故事我认为中国网络作家已经得到了让小说好看的秘密,而这是现代中国人为世界做出的一个重大贡献。《诡秘之主》这本书,可以说是代表了现代作家和现代读者共同的认知升级。你要说艺术性,那是见仁见智的事儿;但你要从数据角度,说小说的世界观之宏大、人物和道具之多,剧情之复杂,《诡秘之主》比几十年前金庸写的那些小说高出至少两档,比现代西方的《哈利·波特》《冰与火之歌》也高出了一档。这是一本作家必须借助计算机管理信息,读者必须借助百科档案标记知识点,才能写好和读好的小说。这本书目前还在连载中,在起点排名第一,而且它的英文版也吸引到了很多海外读者,有人正在呼吁 Netflix 把它拍成电视剧。
但从最近《宿命之环》的几次错误来说,似乎乌贼并没有很好的用上这些工具。如果之后用的更多,对创作而言是一个较好的buff。
对我个人来说,ai对于工作、对于文字创作目前作用不小:
ai能一定程度替代非常耗时的找资料、和苦思冥想的脑暴环节。只要掌握一些聊天技巧,ai简直不要太好用(以后有机会展开),这对创作者特别是网文作者来说能省下很多时间,提供很多灵感ai对于思考碎片、比如一些便签、语音信息的整理十分便捷有效ai的“理解”能力反而导致了常常会有意外之喜,一方面一些模糊的限定词比如“xx时候看过一本xx和xx的小说”这类搜索引擎解决不了的描述词ai能帮你定位到,另一方面在问一些问题是ai的思路反而能帮我们打开思路......这样的角度看,对于本身就有创意和能力的作者来说,ai是个巨大的加成。
对于更遥远的未来,ai能否取代人类,我的观点是:
ai的信息获取受限于平台,最近几十年的研究表面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基于“身体”的,比如所谓的具身认知,而故事源于生活,打动人的文字往往出于现实经历;ai想做到同样的事会遭遇很多门槛,其中最大的一道坎就是“对未知的恐惧”,现在的ChatGPT的黑盒都导致了一群人联名抗议,更别说让ai拥有更真实的具身智能这件事了人类的记忆,是每个人人生经历中通过经验、学习,大脑努力存储的内容。具体的记忆及记忆的重点,因人而异。——这个过程是“通过类比进行范畴化”,是个人内化的知识。同时,人类会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自己的一套认知框架,也可以说是方法论,是关于“怎么类比”的方法,这是人类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看到球的旋转,有天文知识的科学家,能基本没有思考过程本能性的类比到行星的运动。对比ai,人类自我构建的内化知识,和不断高速迭代的类比直觉系统,才是人类最本质的独特之处。ai对比人类,能快速汲取更多信息,但无论如何ai的系统迭代的有效性速度是低于人类的所以,ai想取代人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如果人类真的搞明白了大脑运作的奥秘,就如同掌握了神力,这样的潘多拉魔盒里面会导致进步还是毁灭无人知晓。真到了这一步,人类对ai就该陷入恐惧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