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些超前技术或事务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比如,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工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和规模化,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电力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开启了数字时代。这些超前技术或事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政治格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变革。同时,这些超前技术或事务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应对。
OpenAI创立之初有一个崇高的使命,那就是保护人类免受不受约束的人工智能的危害,如今OpenAI虽然经过公司化改造,但这个最初的使命仍然存在。
OpenAI Inc是2015年由一些科技界知名人士共同创立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包括埃隆·马斯克、Sam Altman(现任CEO)、Greg Brockman等,OpenAI的目标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致力于保障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而更直接的起因是当时谷歌收购了伦敦一家名为DeepMind的公司,这个公司当时被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开发出AGI工具来,如果谷歌一旦率先开发出这个工具,他很可能会垄断这个技术,于是这群大佬当即决定成立一家开发这种技术的实验室来对抗谷歌的行动,这就是OpenAI Inc的前身,带着这样的使命,他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就不那么奇怪了,明确致力于将先进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提供给全人类来使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OpenAI,开放的人工智能。
这家实验室得到许许多多的大佬的捐赠,他们都不想这样的技术被谷歌垄断,外界消息显示这些捐赠者一共向这家实验室捐赠了超过10亿美金的资金,但实际上根据税务局的记录,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OpenAI CEO 和 微软CEO
然而,运营这样一个组织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光光是计算机的耗费一年就要好几千万美金。员工工资薪酬也不便宜,当时OpenAI从谷歌挖来一位俄罗斯裔的首席科学家,他刚到岗的前几年年薪就高达190万美金。2019年,Sam Altman和其他创始人终于明白,要想和谷歌、脸书这些巨头竞争,这个实验室不可能继续再以非营利组织的身份运营了,因为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资金远远不是靠那几个大佬捐赠的那点钱就能成事的。
于是,他们一起成立一家营利性公司,来聚集风险资本,以满足开发运营的巨大资金消耗,这就是OpenAI LP。OpenAI LP是一家有限合伙企业,也就是说合伙人既包括普通合伙人,也包括有限合伙人(参见图1)。在这个股权架构中,只有作为普通合伙人的OpenAI Inc对OpenAI LP拥有经营管理控制权。
图1 OpenAI股权架构
从OpenAI转变为营利性企业起,相较于技术思维,更有商业头脑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便为OpenAI打开了融资的阀门,微软的投资合计130亿美金,其中10亿在2019年变更之初、20亿在2021年,且该笔投资直到2023年初才对外界披露、2023年又以290亿的估值追加投资100亿美金。
在OpenAI的首批投资者收回初始资本后,微软将有权获得OpenAI利润的75%,直到收回对OpenAI130亿美元的投资为止。届时,微软的份额将降至49%,直到这家AI巨头的利润达到920亿美元(注意,这个数字是不含本金的纯利润回报)。与此同时,其他风险投资者和OpenAI的员工也将有权获得OpenAI利润的49%,直到他们赚到1500亿美元左右。如果达到920亿和1500亿美金的利润上限,微软和其他投资者及员工的所有股份将同时回到OpenAI的非营利母公司,即OpenAI Inc。因此,从本质上讲,OpenAI Inc相当于把公司借给微软等投资人,至于借给多久那么就取决于OpenAI赚钱的速度了(详细参见小微财税整理的图2)。
图2 利润回报规划顺序
图3 《财富》杂志整理
由此可见,OpenAI整个回报顺序基本是按照最优先初始投资人(FCP),其次为最大投资方微软,然后是员工,最后所有权益归母公司OpenAI Inc(非营利组织)所有,OpenAI接下来赚的钱都会先满足投资人的投资本金回笼,然后就是给各方投资回报,直到到达上限,最后才能进自己口袋。
OpenAI的这个股权架构及利润回报搭建,让其正常的运营不会受到资方的干扰,虽然在微软等投资人进驻后,他们的业务方向一度受到微软希望尽快将技术投入商用的影响,但最终他们还是顶住了压力,按自己的思路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OpenAI 2022年营收大概3000万美金,经营支出方面合计大约5.4亿美金,其中计算和数据支出4.16亿,员工支出8931万,其他运营支出3875万,总的来说亏损超过 5亿美元,预计2023年收入为2亿美元,2024年的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发展增速相当可观。
经过对ChatGPT几个月的试用,对于OpenAI的产品投入商用的盈利能力,我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况且ChatGPT只是他们其中一个产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也希望我们国内的同行们尽快跟上来!加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