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这个词我们多次提过,许多人也清楚它的概念,但在拍摄时我们就忘记了,其实在很多时候,用景别的概念来考虑拍摄内容,会让你思路更清晰。特别是扫街的时候,景别的概念非常有用。
用景别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想法
在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个场景不知道怎么去取景。如果我们有景别的概念,就可以用景别的视角去考虑我们的画面。通过景别制约观众视线,规范画内空间,暗示画外空间。这样拍摄就有了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拍。下面就列举一些我的拍摄案例:
在拍这张照片时,我用了一个远景,因为当时的光影条件非常好,加上环境更有氛围感。
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牵手,佝偻了身体,行动很缓慢。当时脑海里就有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问题是,这个背影看不到手。虽然这个背影我是比较喜欢,但看不到手,有点遗憾。马上想到景别的概念,可以用一组图来表达我的想法。
我绕到了侧面,又拍了一张全景,这张能看到手,但感觉差第一张背影,背影更有一种远去的感觉,这张算是一张补充。但还差一张细节的交待,因此我又拍了下一张特写。
这张特写如果单独做一张照片意义不大,但作为一组照片,更能说明一个故事。实际上三张照片的完成也是在一瞬间。如果我们想更完整一点,还可以拍几张,面部表情等。
PS:什么是景别?景别指的是拍摄画面在取景器内所呈现的范围大小,被摄物体离镜头越近,画面范围越小,景别越小;被摄物体离镜头越远,画面范围越大,景别也就越大。一般我们把分为5个范围: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简称“远、全、中、近、特”(关于景别的文章参考:摄影中的5个“景别”,你用好了吗?)。记住一句口诀:小景别大人物,大景别小人物。
多用中景讲故事,恰到好处
在平常的拍摄中,应用最多的,最容易掌握的是中景。中景,也就是膝盖以上的大半身。中景的好处在于,既可以简化画面,同时也有很强的叙事性。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很多大这种镜头,用它来讲故事特别好,所以中景也叫电影镜头。
中景可以拍个人,也可以拍多人,中景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一个很舒适的对话距离。这个距离既不冒犯,又能给人一个亲切感。因此在拍摄中是一个应用非常多的景别。
中景是最能同时反映人物情绪和人物动作的镜头,再离远了看不清脸,再离近了胳膊肘就出画了!
中景常用来展示富有表现力的情节和动作性很强的局部(以反映动态为主)。表现人物的身份特征、动作(比如讲话时的手势),也是户外新闻采访最常用的景别。
不同景别,从视觉到情绪的变化
对于景别的概念,许多人的理解只是取景的范围,是一种视觉造型元素,这是景别的一个作用。对于景别的理解,我们忽略了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创作者的构思、想法,通过景别的控制、处理,以景别的变化形式,会产生一种特有的视觉变化形式,同时产生叙事节奏、情绪上的变化。
远景、全景可以交待一些环境,在视觉感受、生理空间以及空间距离上会给观者一种遥远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旁观的视觉感受,有一种非参与性及超脱、超然的心理感应。
近景到特写则是强调某种局部的表现,无论是人物的五官还是手脚,通过这类景别的表现都会一览无余,使观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参与感、渗透感,心理上则会产生强烈的认同、认知感,带来某种强烈的心理震撼效应。
当要表现主体的细节时,比如脸上的表情,手上的细节,可以用近景和特写,表达很最直接,视觉效果最强烈。
不同的景别传达不同的情感,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体会,只要我们熟悉每种景别的作用,在拍摄时我们就能从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