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 > (AI)人工智能 > 看清一个人的情商,看微信聊天就够了
看清一个人的情商,看微信聊天就够了
来源:布衣粗食
2023-10-31 15:26:27
213
管理

微信很小,只能微微一信。

可是,在网络时代,我们越来越习惯用微信联系亲戚朋友,单位的工作,也常常在群里布置、讨论。

还有同学群、亲戚群等,也会常常聊一聊;私聊的人,也不少。

越是细微之处,越是藏着一个人的感情和修养。

开口闭口,动动手指发消息,看似无意之举,其实是情商的真实流露。

一个人的情商高低,聊微信就知道了。

01

情商很低的人,自以为是。

古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春秋时,孔子和子路的对话,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有一天,穿着军装的子路,跑到孔子面前,说:“古代的君子是用剑自卫吗?”说完,还拿出了佩剑。

孔子严肃地说:“古代的君子,以忠为本质,以仁为护卫,不需要用剑。”

子路顿时脸都红了,收起剑,拜孔子为老师。

孔子、子路、颜回建了一个临时的群,发起了群聊。

孔子说:“当下局势动荡,如果鲁国让我去领军,我就去。不去的话,就隐藏起来。”

子路高傲地说:“如果老师领军,你要和谁共事呢?”

“赤手空拳的人,要和老虎搏斗,我是不会找这样的人。”孔子叹息。

从子路的言语里,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几个特点:爱炫耀、逞强、出风头等。就像一根刺,随时都要扎到人,若是气量小的人,一准会“拂袖而去”。

若是子路也用上了微信,在群里应该不太受欢迎,还有人悄无声息地拉黑他。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和子路有类似的地方,情商很低的特征,一目了然。

其一,嘲笑人。

一张嘴,就把别人当笑话,言外之意,就是“贬低人”。虽然,通过贬低人,可以让自己“鹤立鸡群”,同时也把对方得罪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是被嘲笑的人,日后变成了你的上司,那就尴尬了。人生没有后悔药,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

最可怕的是,把别人的伤疤挖出来,当成笑柄,简直是伤口上撒盐。

其二,爱反驳。

习惯性反驳,这是很多人会犯的错误。

比方说,有人在群里提议,周末去爬山。有人立马指出,此刻是春天,雨水太多,不是爬山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不可能一模一样。当大家都说出观念的时候,就变成了互相反驳,水火不容。

其三,常炫耀。

项羽要炫耀自己,因此选择了衣锦还乡;刘邦保持低调,随遇而安。他们的结局,迥然不同,情商的高低,也见分晓。

培根说:“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把自己的优点当成了炫耀的资本,优点也变成了缺点。与人聊天时,时刻摆出自己的优越感,暴露了自己,还贬损了别人,言语胜人,人品败人。

其四,多疑问。

别人说的,都是值得怀疑的,可能是虚假的。唯有自己说的,才是真实的,是有权威的。

总有人,把微信聊天,当成“专家说教”。

开口,头头是道,做事,摸不着门道。情商和智商,都显得不高。

其五,说半句。

问:“在吗?”

回:“在呀。”

从此,手机静悄悄,问话的人,不见踪影。回话的人,莫名其妙。

总有人,聊着聊着,就走散了。不是网络信号不好,不是没有话费,只是人家就“爱理不理”,给人一种很不好的印象。

咄咄逼人,攀高踩低,自顾自己,损人利己......这些都是造成低情商的根源,不能撇去,那就会形成言语的习惯。

02

情商很高的人,令人舒服。

教授罗翔说过:“农村人不懂交通规则,城市人分不清麦子和稻子,这都不是愚笨,只是不理解而已。真正有品位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耐心解释,而不是摆出知识的优越感。”

非常明显,一个情商很高的人,收起了自己的优越感,会有很多的共情力。

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再开始聊天,氛围就大不一样了。

毕竟,谁和谁,遇见就是缘分,聊天就是缘分加深。

画家张大千,在1938年时,被困在北平。日本人想要借助他的名气,做点工作。他不配合日本人,还假装生病。

某日,日军强行要带走他,一位医生,应邀前来解围。

医生说:“他啊,有肝病,能传染的,你们接触的时候,注意一些。”一句话,就让日军离开了。

所谓情商高,就是这样做——你需要的,恰好是我能给予的。

别说的话,你听一听,表示认同,若是有不同意见,委婉地提示,若是对方不认可,就闭嘴。

发起群聊,要促进工作,改善关系,千万不要有脾气,更不要打情骂俏,标新立异。

私下聊天,有始有终,别半路就不见人影。

信任别人,是沟通的基础;若是对方撒谎,看透不说透。

不管和谁聊微信,记住几个关键字:共情、低调、信任、倾听、善始善终。

03

《朱子家训》有言:“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如果你是一个低情商的人,怎么也学不会好好说话,建议你从“少说几句”开始,让沉默的时间多一些。

等人与人的关系更熟悉了,大家对你很了解了,你再开口说话,哪怕“直来直去”,也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很多聊天习惯,是养成的,但也是天性。因而,我们要多担待,少计较。

任何时候,不要针尖对麦芒,惹火了谁,都不是好事。

来日方长,有话好好说,无事多问候。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点赞
赏礼
赏钱
0
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617470285@qq.com
关于作者
阳光下的微笑..(普通会员)
文章
575
关注
0
粉丝
0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签到排行

成员 网址收录40369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16707 电子证书945 电子名片57 自媒体34015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5174号-7
0
0
分享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

个人中心

每日签到

我的消息

内容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