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在引发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忧。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要素,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全新要求。AIGC的发展离不开对海量数据的训练,数据合规和数据确权是这类平台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目前也没有相关法规对其进行规范。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数据二十条”,要求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
稍早前,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深圳市八省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地区。
浙江是率先在全国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纳入地方条例的省份。继2021年9月开发上线数据知识产权公共存证平台之后,4月26日,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正式上线。
三权分置
数字化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更为复杂棘手。
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就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杭州某网络公司构成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其承担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含维权费用)12万元的法律责任。
图源:杭州互联网法院
这其中,涉及到虚拟数字人著作权及邻接权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取证过程十分复杂。
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研究人员介绍,数据易变动且无形,其权益归属不清晰、权益保护举证难等是当前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
为此,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联合浙江省委网信办、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经信厅、浙江省公安厅等12个部门,研究制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开发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对“依法收集、经过一定算法加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实施知识产权保护。
此外,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与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平台打通,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可登记的数据范围,如何界定?
浙江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三权分置”下的分级分类保护,即通过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数据存证或保全公证保障数据资源持有权,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保障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加工使用权,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后的运用保护保障数据产品经营权。
“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更好地帮助应对这方面的挑战。”中国数字版权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陈庆佳对潮新闻记者表示。
浙江方案
潮新闻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是“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的应用场景之一,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均可搜索登录,免费提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公共服务,承接数据知识产权的申请、审查、公示、公告、发证等业务办理。
在该平台,申请人提出经区块链存证或数据保全公证后,对数据知识产权进行登记,颁发登记证书,可用于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
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曹宇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依靠算法、算力、数据三者结合所产出的成品或半成品,我们认为可以纳入‘数据知识产权’这个新的知识产权‘品种’,依此进行后续的价值评估、交易、金融化。”
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数字疗法研发企业,数据作为其核心“原料”,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将可穿戴产品上分析得到的沉浸式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测评数据,经过数据脱敏、安全加密后存至区块链存证平台,用于儿童多动症干预治疗项目。通过担保公司增信,上海银行滨江支行将通过数据资产质押形式为其授信100万元。
凡聚科技创始人兼CEO秦路对潮新闻记者表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将为企业提供一种更加便捷、规范、有效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数据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也有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流,发挥数据价值,为数据变现创造了基础。”
秦路也表示,如何在平台上确保企业的数据资产安全、如何针对不同价值的数据进行分级管理等等,都是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数据企业一起商讨进一步完善的。
对此,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优化平台的应用体验,研究制定数据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度政策及标准规范,系统推进数据创新开发、传播利用和价值实现,为数据基础制度构建提供浙江方案。
多地探索
正在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4月26日发布了《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南》,将于2023年5月25日实施。这是浙江省内首个关于数据知识产权交易的地方标准。
对于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杭州此前已进行了探索。2021年9月,杭州诞生了全国首批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知识产权资产质押贷款,融资金额在1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上述凡聚科技就是其中获得融资的一家企业。
去年9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上线了依托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平台建设的“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登记平台”提供存证服务,并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试验区杭州片区发放了全国首张数据知识产权存证证书。
除了浙江和杭州,全国多地的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也正在进行。
3月3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和全虚拟世界中的前景”分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目前正在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目前已先后在浙江、上海、深圳等八个地方组织开展了试点。
去年年底,深圳率先在国内推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业务,上线“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系统”,为经过一定规则处理的、具有商业价值的非公开数据提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截至今年2月底,深圳已经发放36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北京此前发布地方性法规《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也对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作出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保护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活动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引导数据处理者建立健全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第一季度沟通会上,上海透露已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纳入地方立法项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