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科技前哨。
最近,科技前哨的小伙伴Tina在直播中分享了,如何使用今天最顶尖的人工智能模型GPT-3帮我们写作。
不同于朋友圈热转的“申论模拟器”“洋葱新闻生成器”只能套用模板、内容空洞,经过训练的GPT-3不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还具有修改python代码、修改语法错误、编写新闻稿、详细回答问题等十余种功能,被部分网友戏称为“AI成精”。
今天科技前哨就带你一起好好了解一下GPT-3的前世今生,如果你想深入了解GPT-3该如何使用,也欢迎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点击“阅读原文”,看看Tina的直播回放。
1. OpenAI与GPT-3
近年来,有两家大型AI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较劲,一个是用AI下围棋的Google,另一个是用AI打Dota2的OpenAI 。OpenAI是2015年埃隆·马斯克与其他硅谷、西雅图科技大亨共同创建的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的非营利组织。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并非人类创作。
2020年5月,一家硅谷的AI研究机构发表论文《语言模型的小样本学习》也看到了这个情况,研究人员写道:“我们发现GPT-3写出来的新闻样本,人类评估员都很难区分出来。GPT-3未来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还需要继续关注。”
国外视频博主杰克·索斯洛(Jack Soslow)利用GPT-3制作了一段视频对话,整个过程如此自然,确实让人备受震撼,我们也把视频转成了动图放到在了文稿里,你有时间也可以点开观看。
3. 人机协作已成趋势
经过教育资源网站EduRef的测试,GPT-3在多个专业论文中获得了B~C的成绩,虽然比不上A 的优等生,但也很少拿到D、F的不及格成绩。
由此可见,GPT-3的写作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平均水平,让它自己写出一部旷世神作并不现实,但作为人类写作和科研的辅助工具绝对绰绰有余。
谷歌员工肯里克·阿拉多(Kenric Allado)利用GPT-3写了一本名为《法尔科 AI》(Pharmako AI)的作品,被改变成歌剧在林肯中心表演;中国科幻作家陈楸帆也分享,他创作的小说《出神状态》也受到了人工智能启发,有的语句直接就使用了AI的成果。
陈楸帆对此总结说,“大家把它当成一个句子级别的输入法就好了。”
早在1990年BBC采访史蒂夫·乔布斯时,他就对人机关系给出了回答:
“我曾读过一篇生物科学文章,文章测量了各种动物的运动效率,秃鹫名列榜首,人类排名垫底。但文章又测量了人类骑自行车的效率,结果骑自行车的人类大胜秃鹫。我意识到:人类擅长制造工具,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我看来计算机就是大脑的自行车,是我们自我超越的工具。”
不论这些AI诗人、AI作家如何发展,人工智能辅助人类进行创作已经成为趋势,Z世代的创作者们更应学习并掌握新的AI技术,使之成为人体功能和器官的延伸,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变革生产方式。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你能有所收获,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明天再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