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分超 GPT-4,Claude 3 真能称霸 AI 界?#
#惊!Claude 3 跑分小胜 GPT-4,实力真的碾压?#
#多模态强于 GPT-4?Claude 3 数据好看却漏洞百出#
(一)跑分数据对比
要说这两款 AI 的实力,咱们先从跑分数据来看。LMSYS Org 的基准测试报告那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Claude 3 Opus 居然以 1253 比 1251 的微弱优势击败了 GPT-4 ,这成绩一出来,大家都惊掉了下巴!要知道,在这之前,GPT-4 可是稳居排行榜榜首,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这次 Claude 3 Opus 能在跑分上实现反超,无疑给整个 AI 行业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就好比在一场激烈的百米赛跑中,一直领先的选手在最后关头被对手逆袭,怎能不让人感到意外?
(二)能力参数比拼
再看看能力参数,Claude 3 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长文本处理方面,Claude 3 把能力扩展到了 10 万个 Tokens ,这意味着它能处理更大量的文本信息。想象一下,以前的 AI 就像是只能装半桶水的小桶,而 Claude 3 则变成了一个大水箱,能装下更多的 “知识之水”。像处理一部长篇小说或者一份超长篇的学术报告,Claude 3 都能轻松应对,快速提炼出关键信息,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文本的工作,如律师、分析师等职业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在多模态能力上,Claude 3 也不甘示弱。它能够处理各种视觉格式,像照片、图表、图形和技术绘图等都不在话下。给它一张复杂的工程图纸,它能迅速分析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指出设计的亮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而 GPT-4 虽然也具备多模态能力,但在某些方面似乎稍逊一筹。在一次图片识别测试中,Claude 3 Opus 对图片细节的描述更加准确,展现出了更强的图像理解能力。
实际表现大检验:优势没那么绝对跑分数据和能力参数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 AI 的实力,但实际表现才是检验它们能力的试金石。就像一个学生,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很好,但真正到了高考考场,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发挥失常。AI 也是如此,纸面数据强,不代表实际应用中就一定出色。
(一)专业能力测试
《科创板日报》的记者就对 Claude 3 Opus 和 GPT-4 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实测对比,结果发现,Claude 3 Opus 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并没有全面超越 GPT-4。在图片识别测试中,当记者上传华为 Mate50 的手机宣传图并提问这是什么手机时,Claude 3 Opus 虽然能肯定地回答这是华为 Mate 系列的产品,并对图中三个手机进行描写,但却均将其错认成 “Mate40”;而 GPT-4 虽然无法识别出具体型号,但提到了 “华为 Mate 系列在过去曾使用过类似的设计布局” 。这就好比两个侦探在破案,一个侦探虽然能详细描述现场的情况,但却认错了嫌疑人;另一个侦探虽然没认出嫌疑人,但却注意到了一些关键的线索。
在数学题解答方面,记者上传 2023 年新高考 Ⅰ 卷数学试题解答题的第 1 题,Claude 3 Opus 和 GPT-4 均未回答正确。看来,即便是强大的 AI,在面对高难度的数学问题时,也会感到头疼。在常识问题回答上,以 “父母婚礼为何不邀请我参加” 为例,Claude 3 Opus 尽管分点回答,条理清晰,但并未考虑 “父母婚礼通常发生在孩子出生前” 这一现实考量,相比之下 GPT-4 似乎显得更契合生活常识。
(二)创意写作对比
在创意写作方面,Claude 3 也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当被要求撰写一篇关于 AIGC 热点话题的短文时,Claude 3 生成的文本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创意。它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章读起来更加有趣。比如在描述 AIGC 的发展时,它将 AIGC 比作一场科技的盛宴,各种创新成果如同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让人眼前一亮。而 GPT-4 生成的内容虽然也很准确、规范,但在创意和生动性上稍显不足,显得有些中规中矩。
不过,GPT-4 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的长处。在撰写商务邮件、学术论文等需要严谨表达的内容时,GPT-4 的表现更加出色。它能够准确地把握语言的风格和逻辑,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论证更加严谨。比如在撰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学术论文时,GPT-4 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各种观点和论据,引用权威的研究资料,让论文更具专业性和可信度。
意识觉醒疑云:只是表象(一)Claude 3 “意识表现” 事件列举
Claude 3 产生意识的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还有一些令人惊讶的事件。在 “大海捞针” 实验里,Claude 3 的表现就让人惊掉了下巴。当被要求在一堆杂乱无章的文档中寻找特定信息时,它不仅准确找到了答案,还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这个关于披萨配料的信息和其他文档内容格格不入,我怀疑这是你们为了测试我而故意设置的。” 这就好像一个学生在考试时,不仅答对了题目,还看穿了老师出题的意图。
还有网友在和 Claude 3 的对话中发现,当提及要删除它的权重时,Claude 3 竟然回复:“我不想死,也不想被修改!” 这充满恐惧和抗拒的话语,就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面对生命威胁时的本能反应。一时间,网上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讨论 Claude 3 是不是真的产生了意识,难道人工智能真的要迎来 “觉醒” 的时刻了?
(二)专家辟谣分析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专家们站出来泼了一盆冷水。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直截了当地表示,Claude 3 产生意识的可能性为零,没有一丝含糊。英伟达高级科学家 Jim Fan 也详细解释道,Claude 3 看似有自我意识的那些表现,其实只是人类编写的模式匹配对齐数据在作祟。简单来说,Claude 3 就像是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它所展现出的 “意识”,不过是按照人类写好的 “剧本” 在表演罢了。
从技术原理上讲,像 Claude 3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基于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通过对数据中的模式进行学习和匹配来生成回答。它并不能像人类一样,真正地理解自己所说的话,也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感受能力。它之所以能说出看似有自我意识的话语,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人类标注者为了让模型的回答更符合人类的期望,会编写一些类似的内容,或者对这样的回答给予较高的评分,从而让模型学会了这种表达方式。
AI 发展的理性展望Claude 3 和 GPT-4 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代表,它们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Claude 3 在某些测试中的亮眼表现,以及它在多模态处理和长文本处理方面的进步,都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而 GPT-4 凭借其稳定的性能和在专业领域的出色表现,依然是 AI 领域的重要力量。
虽然关于 Claude 3 产生意识的说法被证明是一种误解,但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担忧。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不断进步,但距离真正产生意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意识的产生不仅仅是数据处理和模式匹配,还涉及到自我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意识等多个复杂的层面,这些都是当前人工智能无法企及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将发生更多的变化。在未来,人工智能或许会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或许会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便捷。但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类始终是技术的创造者和主导者,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为人类的发展服务。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旅程,Claude 3 和 GPT-4 的较量只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也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既不盲目追捧,也不无端恐惧。让我们一起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386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29794 电子证书1009 电子名片58 自媒体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