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单元方面Model 3作出一个重大改变,打破了Model S、Model X一直使用的感应异步电机的规律,首次搭载使用永磁同步电机,而Performance版本与普通版本相比多了一个前置的感应同步电机。
两种形式电机各有优劣。永磁同步电机相对于感应异步电机来说功率密度更高、不同负载下的能量转换效率更稳定、相对体积更小,缺点也十分明显,成本更高。由于永磁同步电机中的永磁体材料为稀土材料"钕","钕"价格高而且采购比较困难导致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成本比感应异步电机成本高不少。
松下在电池领域技术优势强、占有份额大,马斯克十分聪明,在建厂立项之初就找到了松下寻求合作,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了电池供应的问题。在最新的Model 3上电池技术进行了全面的革新,21700三元锂电池取代了原来一直使用的18659电池。21700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00Wh/kg左右,比18650提升了20%以上,同时成本还有所下降,缺点是体积与重量都相对增加了。
影响续航里程非常关键的一点因素就是电池能量密度,只有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才能把电池的有效效率提高,装配更大容量的电池组,所以针对这一技术壁垒特斯拉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21700电池。
电池容量与续航里程的关系其实并不是像大部分普通人所想象的一样完全呈正相关,举个例子车辆在电池容量为20kWh时能跑80km、40kWh能跑160km、但到了60kWh时就只能跑220km了。因为当电池容量超过了一定值(根据每款车设计不同该值也有所不同,现阶段大部分车效率最大值会在60-75kWh左右)以后效率就会降低,因为电池的能量有一部分用在了运输电池本身上了。
特斯拉首次使用21700电池后许多新能源厂家纷纷跟风,但好比炒菜,光有好材料不行还需要厨艺精湛的厨师配合,同样地好硬件也需要好的软件来支持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特斯拉所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随时动态监测电池组内每个电池的工作状态,根据电池工作状态及时给予反馈,使电池组运作更高效、可靠。
车身Model 3 利用超高强度钢材保证车身的主体框架的刚度,提升被动安全性能。而且有针对性的对正面、侧面碰撞的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强,特别是针对美国IIHS的25%小角度碰撞测试,增加了加强梁,虽然听起来像是有些针对考试的"投机",但实际测试中,超高强度钢材加强梁的运用,在碰撞能量吸收以及主体框架保护方面都有不错的效果。这样的结构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动车的天然优势,动力系统为车身节省了很大空间。
而车身后部更多的采用了铝合金材质,通过这种复合的车身材料分布,给予整车更加完美的质量分配,Model 3 的车身设计从节省成本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了多种材料特性,改善了整车碰撞安全表现,优化整车质量分配,也成功将车重控制在1.8吨左右。全铝车身一直被认为是未来车身轻量化的方向,而 Model 3 这次放弃全铝材料,或许给了车身材料选择一种新的可能,万事皆无定论,这一次改变也许是都是最好的安排。
自动驾驶Model 3的中控屏幕的尺寸为15英寸,分辨率为1920*1200px,是一块名副其实的超大操作屏幕。显示效果较为细腻,且屏幕反应速度突出,实际体感过程中没有出现卡顿的情况,随着光环境的变化屏幕亮度会进行智能的无极调节,整体使用感受出色。
◈ 是否影响驾驶安全?
空调完全采用了隐藏式设计,所以无法找到手动控制的风量按钮。屏幕最下方的快捷菜单区域可打开空调调整界面,它的操作采用可视化的操作方式,这也是Model 3操作界面的一大特点。空调的风向可通过向上、平行、向下、向左、向右的滑动实时的控制出风口。具有趣味性,且空调出风的指向性较为精准,基本与屏幕上显示的风向一致。
◈ 如何调整座椅加热?
前备箱,后备箱以及手套箱均由屏幕中的按钮操作打开,路径较为简单,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便可轻松开启。
总结
odel 3 技术的出发点源于它的定位,不再是一味的堆叠最高端的技术和最豪华的配置,而是思考如何将现有的,成熟的技术打造一款能打开更大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更入门的快速普及电动车。Model 3 通过动力单元、电池、车身、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五个技术维度确定了特斯拉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解决消费者在实际使用方面的痛点。这些同样将决定 Model 3 能否成为特斯拉抢占市场份额与支撑特斯拉下一步的梦想。而实际效果,将由消费者来评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0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37627 电子证书1054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