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在去年年末推出之后,其热度便不断爬升,甚至成为历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在线互联网服务”。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们也在这一技术上持续跟进,可以看到,ChatGPT 已经在科技圈中掀起了巨大波澜,那么,如何解读互联网公司在 ChatGPT 相关技术上的“抢位战”呢?
即使这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网民群体——就是我们很难注册使用的产品,但 ChatGPT依然在短短两个月内积累了超过一亿月活用户,根据瑞银(UBS)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它已经是历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在线互联网服务。
抖音(Tiktok)达到相同用户数的时间为九个月,Instagram 为两年半;这还是在 ChatGPT 限制中国 IP、以及用户使用中国大陆手机号辅助验证的情况下取得的用户数量。
但这其实并没有太影响到中国用户追捧 ChatGPT 的热情:不仅微博中几乎每天都有关于 ChatGPT 的热搜,过去一周,包括 360、百度、知乎、蓝标、快手等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发布公告,表示自己已经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在类 ChatGPT 技术上有可持续性的投入」,并且也拿出相关的技术演示组件,急于证明过去真的一直有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巨大投入。
而在全球范围内Google、微软甚至比国内互联网厂商还要着急,在本周内就发布了各自的 ChatGPT 相关技术:微软不仅再次给 ChatGPT 开发公司 OpenAI 投资「数十亿美元」,还上线了整合 ChatGPT 能力的 Bing 搜索引擎。
与此相对的,在微软宣布了集成 ChatGPT 技术的 Bing 以及 Edge 浏览器即日发布之后,微软股价几乎是在 Google 股价大跌的同时开始直线上升,一冷一热的巨大反差,让每个人都清晰地感知到当今 ChatGPT 背后的技术有多么炙手可热。
Dall-E2 输出的各种艺术作品。
但在迭代版本 ChatGPT 4 中,从网络中现有的视频、音频乃至图像中抓取信息,重新整合成为自己的答复,甚至直接向提问者输出一套视频或语音介绍,这些并非未来,而是下一代 ChatGPT 4 规划之中的能力所在。
而对于 Google 最大的竞争对手 —— 微软来讲,ChatGPT 背后本身就有微软的影子,直接拿来为其所用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而且微软的动作也要比 Google 来的更加激进:2 月 8 日,微软就宣布集成 AI 辅助的新版 Edge 浏览器功能,并且即日上线;甚至此前一直被认为「烂泥扶不上墙」、市场份额一直少得可怜的 Bing 搜索引擎,宣布将推出集成 ChatGPT 的全新版本,大有借助 ChatGPT 弯道超车的势头。
当你理解了 ChatGPT 真正的潜力,以及当前最大的优势所在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何 Google 全力推动自家通用聊天机器人,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如果最重要的用户群体都已经被竞争对手夺走,赢得下一场 AI 战争也根本无从谈起。
时至今日,其实很难去判断 Google 内部是否因为被过去一直各种来自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翘楚」的称赞迷惑,导致的如今遇到真正的竞争对手,表现出的各种手足无措,乃至不应该出现的低级错误。
但无论如何,Google 过去一直是 AI 领域研究乃至商业应用领域的翘楚,这一点也不应被任何有志于研究 AI 未来发展方向的人所忽视:人工智能给 Google 带来声誉,同时也让 Google 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化之路上举步维艰。
Google 旗下 DeepMind,试图将人工智能应用在临床医学领域的项目,推动五年迟迟没有进展,并且还被英国当地的数据监管机构裁定为「侵犯病人权利」而被罚款。
当下,所有人都被 ChatGPT 重新点燃了对 AI 的热情,但当 ChatGPT 掀起的这波浪潮褪去,并且最终也一定会褪去,大众仍然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黑暗的那一面 —— 涉及到数据隐私、道德伦理以及公众对此的质疑,都会卷土重来,扑向新的挑战者。
仅就 ChatGPT 向我们展示的,一个融合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泛用型搜索引擎的未来,其中暗藏的危险性就已经足够棘手:如何保证 AI 的正确性?如何让回答不误导提问者?涉及到事实核查部分的回答,信息来源又该如何选择?如果这些答案最终真的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又该由谁来承担?
或许,现在就对 ChatGPT 们如此苛求还尚早,但这些确确实实是真正影响人工智能大范围落地的问题关键所在,比如早先已经有美国大学生通过 ChatGPT 来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有轻生者是想问出更轻松的自杀方式。
好在 OpenAI 对此也做出了相关的政策限制:如今当检测到提问内容触及红线时,ChatGPT 也会变得更「通人性」,在红线之下尝试挽救生命:告诉你「您是值得被爱和关心的」。
毕竟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性,真的是一种奢求。
作者:张勇毅、ChatGPT, 编辑:高宇雷
来源公众号:电厂(ID:wonder-capsule),探索科技公司的未知,为你充电。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厂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