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意义,或许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所说,“当我们去探索世界的时候有一个事情要做,那就是命名。我们中国人内心那么多的东西如何去命名?正是借助于翻译,现代汉语发明了诸多词语,然后通过这些词,我们丰富了表达,并用这些语言再去创造。”诚然,翻译文学滋养了包括他在内的几代作家的写作,而翻译家们,则天然拥有了让自己本土的文明跟世界文明互鉴批判的能力,这显然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对翻译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促进作用进行阐释,“整个中国语言的发展,尤其是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的文学翻译是分不开的,文学翻译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命运。到今天,在建立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翻译活动更加重要,因为文学翻译传达出的中国文学向世界敞开胸怀的重要信心,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回到本次论坛的主题,“有了国语的文学才有文学的国语。”自五四以来,鲁迅等一代又一代作家为白话文树立了汉语文学创作的典范,翻译文学在现代汉语的形成与建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文化的交流中,翻译的转换下,我们的母语在穿梭激发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表达。所以,我们应该回到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当下的文学现场,思考翻译文学对于文学的汉语和汉语文学的创作的意义。
一个问题是,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文本开始出现简单化趋势。如作家、英语译者黄昱宁所观察到的,“全世界可能都是在寻找一种年轻的声音,既符合如今时代最典型的互联网特征,又产生某种意义上的承接关系。”也就是说,文本越来越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变得更加简单化。
作家、英语译者于是也有相似的感受。“新媒体平台和新的科技对于写作产生了影响,现在的文本都变得比较简单化,它们渴望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文字,甚至渴望被机翻。尤其是在看科幻小说的时候,会觉得中文和外文的科幻小说差别越来越少,这说明我们有共同语言吗?我觉得应该打一个问号,或许其实是外部因素对于创作产生了一环又一环的作用和反作用。”
由此带来的一个新的问题,ChatGPT的时代还需要翻译吗?
身处其间的青年翻译家们抱有乐观的心态,在黄昱宁看来,机器翻译目前还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库,对于有规律的、有套路的文本来说,它可以成为有利的工具,但是对于真正的文学而言,技术翻译依然存在瓶颈,不能完全取代,尤其在面对字词的选择、语法结构、信息的匹配、表达效果等时。技术固然发展,但人类在翻译文学时,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小白也认为,有些东西是机器翻译无法做到的:机器无法理解原作者写这句话的意思,写这个人物的意思,整个文本的意思,而这需要翻译家去揣摩与把握。这是文学翻译可以继续存在的理由。
无疑,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其他语言译成汉语的外国文学,构成了当代中国‘汉语的文学’的一部分,与汉语原创文学形成相互映照和影响的关系。”如《世界文学》常务副主编、英语译者叶丽贤所说,“如今国内读者已经有多种多样的渠道深入接触外国文学,对外国文学的译介很难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引发文学理念的变革。但倘若作品的情节、思想、思路、章法、意象、隐喻、句法、调性、知识点能进入包括作家群体在内的国内读者的阅读视野,对他们有所触动或启发,赋予重新打量自身处境的眼光,并进而在某个环节或层面影响他们的写作,或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这都可以算是渗入广义的‘汉语的文学’里,成为其骨血或肌理的一部分。”
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岳雯将其重要性扩展到更为宽泛的范畴上,“ 我们这一代人如果没有给历史创造新的东西、没有提供新的美学经验,后来人会说我们这一代人空空如也,是被浪费掉的一代。文化是一代人共同创造的,每个人都是链条上极其紧密的一环,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都会构成创造的一部分。有这样的主体意识之后,才能结成一张紧密的网,真正创造新的语言,创造新的汉语文学。”
本次论坛由译林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译林》杂志承办。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贲国栋,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出席活动并致辞。陈星、但汉松、韦清琦、杨靖、叶子、朱婧等作家、翻译家参与研讨。
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摄图网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