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另一款应用AI Chat在记者刚进入页面之时,便弹出“解锁软件所有功能”“28元一季度”“评价免费试用”等字样。记者打开该应用所在苹果商店内评论区,已有近3.1万次评论,且很多评论并未显示有效信息。
除上述应用外,一款名为“ChatGTP”的应用则在苹果商店“以假乱真”,应用图标与正版ChatGPT仅颜色有差异,并且简介标注“官方中文版AI聊天机器人”。其529条评论中大多为差评,“我连邮箱都未绑定就提示我扣款成功了”“购买后依旧显示我非会员,联系客服称我未绑定邮箱无法退款”“只是点了一下月度会员就提示扣款成功,扣款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等陈述性评价,这款软件的评分也仅为2分。
为此,《IT时报》记者致电苹果商店官方客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境外应用如未在中国境内上架,苹果商店是搜索不到的。”记者再次提问客服,苹果商店内与ChatGPT容易混淆的相关应用是如何审核上架的?客服则告知会将该问题向上反馈,同时也做出提醒:“可通过‘设置-Apple ID-订阅’来确认是否发生付费行为,如发现自动付费可及时关闭。”
就在7月31日,苹果商店宣布对中国区大量提供ChatGPT服务的应用进行集中下架。在面向应用开发者给出的回复中,苹果官方表示相关应用包含非法内容,深度合成技术提供者必须满足在中国的运营许可要求,包括从工信部获得许可证,而上述应用与ChatGPT相关,但并未取得许可证。
此前,支付宝安全中心已发布安全提示称,“不法分子借ChatGPT热度,在网上发布注册ChatGPT账号服务和山寨版ChatGPT应用,并非法牟利。如以免费试用为噱头,吸引用户注册使用后,再按次数收费或者收取会员费等。”
应用背后的中外“大厂”
不仅苹果商店,各种真假难辨的AI应用也在其他社交平台蔓延。
互联网从业者娜娜(化名)在工作之余经营着自己的线下品牌,由于职业敏感度,娜娜在ChatGPT横空出世之时,便嗅到了商机。“受ChatGPT的启发,年初我们品牌也上线了一个AI小程序。”娜娜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该款小程序还未达盈利阶段,仅作为线上福利去吸引及维系线下客户。而小程序的另一端,接入的便是国内某厂的大模型。
“事实上国内大厂都未能复现一模一样的ChatGPT,其中所耗费的成本、时间及人力也非小公司所能承担,因此市面上大部分AI产品都是接入大厂的大语言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又或是直接接入ChatGPT。”娜娜表示,直接接入现有大模型将大大节省成本和人力。而她的店铺小程序接入的为国内某厂大模型而非ChatGPT,初版制作仅用时两周,幕后开发人员为2人,审核至上线用时不到3天。
不久前落地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境内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国家网信部门应当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处置。
“初审我们仅将小程序作为应用工具去提交,并未将其与ChatGPT挂钩。”娜娜提到,如果作为AI小程序上线,微信官方平台审核会相对严格,除了审核代码中是否含未经用户授权便调取用户隐私数据的服务,还会再三核验并与厂商确认小程序接入的是否为ChatGPT,“因为国内应用接入ChatGPT属于违规行为,但目前各大平台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我们还尝试上架其他平台,后者的审核更加宽松。”
《IT时报》记者尝试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ChatGPT”,页面提示“暂无小程序相关应用,可尝试更换搜索词”。记者重新搜索“AI写作”,弹出来的相关小程序超过30个,但无法从字面及样式上判断是否为合格的AI应用。记者随机选择一款体验三次后便显示需要“充值19.9元成为会员”方可使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