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缺乏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大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其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如何让大模型更懂你?作者作为AI开发平台的设计师,总结了两个简单高效的方法,一起来看。
大模型类比为大脑通俗比喻:我们可以将大模型类比为“大脑”,大量的文本数据相当于“外界提供的信息”,昂贵的算法比喻为“聘请的高级教授”,将外界信息转化为知识点,储存在大脑中,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使用的智能产品。
三、大语言模型并不是万能的,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局限性然而大语言模型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缺乏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以下场景:我想通过 文心一言 了解CXD智能云产品,相关的设计规则,而它的回答,并不能解决我的实际问题。
文心一言只提供适用于通用平台的设计规则,这些规则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们的产品。企业应用过程中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
案例1:以开发“设计规范助手”为场景,Chatbase平台作演示
第一步:选择“创建机器人”。
第二步:选择数据,这里提供5种数据类型,分别是文档、文本、连接、问答对、第三方笔记网址。
我提前准备好了三种关于日常会用到的文件,分别是:设计规范文档、方案库文档、各产品的用研报告,同时加入专业的提示文本和云设中台官网的链接,帮助大模型更好的学习我们的知识。
第三步:生成机器人开始测试。
通过三轮对话可以看到,它轻松的回答了我想要的问题,提供了正确的规范信息和健康度指标,以及如何设计数据标注场景的总结信息。
最后,只需要将它发布为网站,把链接提供给组内设计师使用即可。
最后总结在过去,开发大模型的事情更多是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AI可能将普惠到每个人。以后我们可能人人都会开发一个自己的大模型,用具有我们数据的机器人去工作、聊天。
而目前产品的使用流程仍存在门槛,对小白用户的包容性不高,作为AI开发产品设计师,我们任重而道远,一直在大模型开发流程做得简单易用的路上持续努力~~
本文由 @MINGZ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386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29713 电子证书1008 电子名片58 自媒体4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