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车帝原创 周桐
尾部是标准的皮卡造型
中控大屏
悍马EV采用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和13.4英寸悬浮式中控大屏,下方也集成了不少实体按键,主要负责操作车内的空调以及四驱系统。中控大屏的UI界面同样比较简洁,但功能非常丰富,除了能支持苹果CarPlay等手机互联功能外,还可显示很多越野信息,包括实时输出扭矩信息、车身姿态、前后左右倾角和俯仰角度等等,搭配多角度摄像头,在越野场景下也可以很直观的查看车底的情况。
第一排储物空间
第二排储物空间
储物空间方面,悍马EV车内储物表现相对常规一些,但对于可利用空间的规划还是比较清晰的。在门板以及扶手台上都设计了对应种类的储物槽,并且由于采用了电子挡杆,其中央通道下方还留有一个较为宽裕的开放式储物空间。第二排延续了第一排的优势,并且在座椅下方并没有采用常规封闭式设计,也可以额外存放一些双肩背包等中等体积的物品。
值得一提的是,悍马EV还配备了Infinity车顶,由四个可移动的透明天窗和可拆卸顶棚组成,拆卸后的车顶还可以存放在前备厢内。不过此前海外也要不少用户吐槽这样的设计在雨天容易漏水,不知道未来这个问题能否彻底解决。
驾驶体验:直线“大杀器”,蟹行模式是亮点尽管搭载纯电动力系统,但作为一辆悍马,越野能力还是悍马EV最为核心的功能之一。而此次我们也在非铺装路面进行了试驾体验,但在分享之前,咱们还是先为不熟悉这辆车的小伙伴简单介绍一下新车的动力参数。
本次我们试驾的悍马EV配备了三电机e4WD驱动系统(包含扭矩矢量控制),最大功率可达735千瓦,峰值扭矩为1085牛·米,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仅为3秒。此外,悍马EV在前轴安装差速器以及电动差速器锁止机构,而后轮转速锁定则依靠电脑来控制,毕竟扭矩分配是电机驱动的强项。
座舱位置前移,车头变短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我们试驾的科尔维特Stingray配备了Z51性能包,包括电子限滑差速器、电磁悬架、碳纤维内饰以及外观性能套件。在车身尺寸方面,科尔维特Stingray长宽高分别为4630/1933/1234毫米,轴距为2723毫米。
前轮
科尔维特Stingray采用了米其林专门为性能跑车准备的PS4S轮胎,前轮规格为245 35/ZR 19,后轮为305/30 ZR20。
上下平底的多功能方向盘
副驾驶座椅
不同于悍马EV,科尔维特Stingray采用了更多的豪华皮质和缝线工艺来塑造氛围感,这一点对于跑车用户来说尤为重要。并且,运动风格座椅对于车身的包裹性和支撑性也很到位,但在侧翼的造型上如果能更靠上一些表现会更好。
动力部分:均衡取向,低扭充沛底盘能够表现出一定的舒适性,滤震并不生硬
不过对于多数人来说,这辆车其实并没有很高的门槛,很容易上手,算是一辆非常好相处的车型。虽然没有在正常的城市道路内行驶,但在赛道上找一些凸起的路肩压过,还是能感觉到电子悬架在积极地吸收震动,传递到车内的冲击力并不生硬,自然而然的有一种GT跑车的感觉。
动力循序渐进,推背感源源不断
来到大直线便可以探索一下这台V8发动机的底线了,一脚油门到底,发动机便会源源不断提供推背感,8速双离合器变速箱绵密的换挡齿比也不会带来太过明显的冲击感,整套过程行云流水十分平顺。更有意思的是,在换成中置后驱之后,位于脑后的发动机也会在你深踩油门之后发出狂暴的嘶吼,这种感觉确实让人十分着迷。
8速双离合器变速箱降挡积极,齿比也比较绵密,并不会有很强的冲击感
就如前文所说,科尔维特Stingray依旧强调均衡的性能表现,这也让其在弯道中显得有些保守谨慎,即便提前一些开油出弯,车尾也不会有太过明显的甩动,而当你试图再进一步触碰“禁区”时,电控系统便会在此时强行介入。
转向手感上缺乏一些路感的交互
而在转向手感上,科尔维特Stingray的指向性也非常出色,基本能够做到指哪打哪的水平,但在反馈上处理得却显得有些模糊,因此驾驶员也不能只凭借双手来感受车身的实际动态变化,考虑到未来这辆车的更多场景还是在城市道路内,这样的标定风格也在情理之中。
写在最后:美国人民对于汽车的追求和喜好在悍马EV和科尔维特Stingray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其在北美市场也需要超长的排队时间或者加价提车。参考目前国内的行情来看,再加上各种税费之后,悍马EV和科尔维特Stingray的销售价格也应该在百万元之上,对于这一部分消费群体来说,个人喜好要比性价和品牌等因素更为重要,而仅从产品特质来看,两款车型也都是个性极为鲜明的产品,相信会吸引到不少人的关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0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37603 电子证书1052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