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一家推出一款电动轿跑,另一家就发一款方盒子硬派SUV;中国品牌续航升级配置加码,合资品牌就换代出新降价应对;这家推出更加强大的智驾系统,隔壁家就完善更全面的车内舒享功能。但最终所有的新车新技术都要接受市场检验,销量成绩是成功与否的终极裁决。近期上半年各大品牌的成绩单均已出炉,究竟谁才是“车市中考”的最大赢家?本文细细道来。
合资品牌继续被中国品牌压制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实现向上突破。具体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41.9万辆,同比增长23.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1.9%,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提升了8.8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韩系品牌销量呈两位数增长外,其他四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明显下降态势。而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8万辆,同比下降27%。其中,德系、日系、美系的零售份额分别为18.6%、14.3%、6.3%,同比分别下降2.6%、3.5%、2.9%。综合上半年数据来看,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为57%,较去年同期增加7%,市场份额全面压制合资品牌。
反观合资品牌。以本田为例,1-6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41.59万辆,同比下降21.5%。在插混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情况下,合资品牌在插混市场动作再次落后,他们依然坚守燃油阵陷,最多在不可插电的HEV市场努努力。可HEV既没有插混能耗低,还不能享受购置税减免政策,再加上国内充电换电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提升,消费者自然更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消彼长之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合资品牌非但没能抓住纯电的大势,还被插混的技术新潮远甩在身后。
中国头部车企布局走向全球
国内销量对比能看出中国汽车品牌的勃勃生机,而最近举办的上海汽车论坛则表明中国品牌的极大“野心”,他们已经不局限于在中国汽车市场取得成功。比亚迪汽车的分享主题是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谋划全球已经是中国匹配的共同目标。
当下的领先可能是暂时的,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品牌能超越合资,合资也油机会反超回来。所以最终反映一个品牌未来竞争力的环节是其技术投入,这决定了其未来能达到的高度。以上表格是主要中国品牌2023年的核心经营指标。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达399亿元,长城、理想和蔚来的研发投入也都超过了100亿元。
更高的研发投入就意味着有更多技术突破的可能性,所以未来在新能源和智驾领域,中国品牌将有机会进一步拉大与国外品牌的差距。除了在国内市场打败合资品牌之外,在全球市场,依托技术的领先性也很有机会席卷欧美,迎来真正的中国汽车盛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400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37656 电子证书1054 电子名片60 自媒体5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