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可以写一篇论文、轻松地通过法考、还能够模拟人类语言交互等等……
岁末年初,一款会聊天的机器人ChatGPT火出了圈。
刚刚上线两个月的时间,它的活跃用户就突破了1亿人,也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者用。那么,这个聊天机器人为什么会受到青睐?它到底搅动了人工智能怎样的“一池春水”?
国产AI还有机会吗?
面对ChatGPT的惊艳表现,最近一段时间,业界也在讨论中国企业能否超越。普遍的看法是,从模型的规模到效果,差距还比较远。这其中,算力是一方面原因。由于GPU芯片等问题,国内算力被卡脖子。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国内更倾向于在技术出现突破后,快速追随。以长三角为例,这里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企业数超过2000家。但统计显示,有近九成的企业都集中于应用方面,从事基础层研究企业仅占十分之一。
元宇宙与虚实交互联合研究院数智人实验室负责人朱猛提供了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在1600亿左右,占科研总投入的6.15%。而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它们的基础研究投入在15%以上。朱猛表示,ChatGPT的研发需要漫长的周期,而国内现行的评价机制和考评指标都相对较短,很难保证研究的可持续性。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邓志辉认为,ChatGPT是千亿级的参数模型,训练一次需要花费几百到上千万美元,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或者初创机构来说,成本都是非常难以承担的。如果政府对国内的领先AI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拓宽它的融资渠道,这样就可以减轻它研发成本。
专家一致表示,一体化这个背景之下,长三角可以去做一些新的突破。尽早实现技术人才,包括投入突破的话,可能会尽早让大家看到更多的成果。对于人工智能的将来,不要害怕,要去拥抱,因为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东西、新的机会。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贺璟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成员 网址收录40386 企业收录2981 印章生成229731 电子证书1009 电子名片58 自媒体46284